首页 理论教育 拖延改自律 训练计划提升底气

拖延改自律 训练计划提升底气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反,敢于承认自己的平凡不仅是一种谦逊的表现,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承认自己是平凡的,平凡人都会有瑕疵、有不足,反而能让你放开手脚做事,不怕失败、不怕犯错。敢于“平凡”让你更有底气,在外人看不见的角落里默默耕耘,朝自己的目标迈进。平凡不等于平庸。

拖延改自律 训练计划提升底气

人的一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在婴儿时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瑞士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为“脱离自我中心”。第二次成长,是你意识到有些事情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你就会在失败面前释怀;第三次成长是你明知道有些事情不会成功,但还是会坚持去做,这是一份尽人事而听天命的坦然,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这三个成长过程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表达着同一个中心思想:人类生而平凡,而敢于承认自己的平凡,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恰恰是自知,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或许你会说,像爱因斯坦、霍金这样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人,他们应该另当别论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一生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往往不把自己看得太高,相反,他们会始终保持谦逊和求知的态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50余亿年,在这漫长的时间轴里,物种繁衍、万物更迭。而浩瀚的宇宙更是令人遐想,在那广袤和漫无边际的空间里上演着怎样壮阔的故事,渺小的人类无法知晓。把人生区区数十载放到广阔的宇宙里,不过如同沧海一粟,瞬间消失的吉光片羽。

这样想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尽管人们追逐金钱、名利,在人类的世界里上演着无穷无尽的竞争和角逐,为冲破阶层而努力,为坐拥财富而开心,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仍然是平凡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常常担心自己走在他人的注视下,每每及此就焦虑恐慌、无法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有时候过分用力反而弄巧成拙。

K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常常调侃自己:“我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在太多人面前演讲。”事实是,他不仅害怕演讲,就连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都战战兢兢。他总是努力地把自己“隐藏”起来,将自己在一群人中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他说:“我害怕被别人关注,别人的目光总是让我很不舒服。”(www.xing528.com)

人类社会以群居为显著特征,没有人能够脱离集体单独生存。所以,K难免要与同事、上司打交道。每次公司开会的时候,K都会提前30分钟到场,第一个入座,这倒不是因为他勤快,而是因为他害怕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会议室,更害怕同事们随心的一声招呼:“你终于来了啊。”这会让他在接下来的整个会议时间如坐针毡。

K的问题在于,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亦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平凡。他误以为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集在自己身上,甚至把他人的随口一句玩笑当成嘲讽或奚落,赋予它们无中生有的意义,将自己的尴尬无限放大。其实,他真的有那么引人注意吗?并非如此。对于一场会议来说,大家更重视发言人的表现,对参会的人却不会过多留意。

太希望与众不同、太渴望完美无瑕,会让人畏畏缩缩、患得患失。相反,敢于承认自己的平凡不仅是一种谦逊的表现,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承认自己是平凡的,平凡人都会有瑕疵、有不足,反而能让你放开手脚做事,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这才是承认平凡的力量。敢于“平凡”让你更有底气,在外人看不见的角落里默默耕耘,朝自己的目标迈进。

国外的一位伟人曾说过:“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辟新道路的,有时并非科学界的人物,而是与科学界不怎么沾边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成功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积累,那些划时代的伟大事物往往是在平凡之中诞生的,他们的创造者也是一群“平凡但充满野心”的人。

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更多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态和他对自我的认知,是一种保守的、谦逊的生活态度。而“平庸”则更多地指向“庸碌”。平凡的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平凡,而平庸却是如影随形的,让人无法挣脱的糟糕的生活状态。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在平淡的日子里活成自己的耀眼星辰。希望你能坦然地走在众人的目光之中,不是如负千斤,而是轻轻松松。不要因为害怕平凡而错过了一路上的好风景,以一颗本真的心去洞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美好,那正是平凡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