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成年人心理失调处理:《我的权益我做主》

未成年人心理失调处理:《我的权益我做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调,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未成年人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这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所谓心理失调,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轻微心理失调。

未成年人心理失调处理:《我的权益我做主》

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调,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未成年人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我是一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因小时患慢性中耳炎听力一直较差,进入中学后产生了嫉妒、敏感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自己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了聋哑人了,“十聋九哑”是人们轻视残疾人的名词。那时多么难受,还拖累家人,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时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我是一个男孩,父亲在城市工作,母亲在乡下,初中时,我才跟随父亲到城市学习。由于我是农村户口,好不容易插班到了学校学习。我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我多次想中止学业,回农村母亲身边。其实,我在乡镇中学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而我到城里后却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现在,不知为何,我却产生了这样的现象,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休。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资料表明,上述案例的情况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3的人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他们中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些男孩们和女孩们有这样一种共同的心理: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情绪,甚至严重者变得呆滞,如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如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心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这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所谓心理失调,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轻微心理失调。如有时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时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第二种情况是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惧症,紧张焦虑症,从而产生了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第三种情况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如果长期这样,就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我们应该主动做到:

1.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相信咨询员,他们会理解你、帮助你的,会替你做好保密工作,所以,你都不用担心。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www.xing528.com)

2.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青年朋友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青少年朋友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3.及时发现心理行为偏异,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自己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4.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心理教育,提高青年朋友的心理素质,保护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