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平台定位不明确的成因

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平台定位不明确的成因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平台在性质上是地方政府部分地区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代理人,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现代公司,包含经营性企业的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属性和金融企业的募集资金属性,但由于行政权干预平台日常经营程度较深,目前绝大多数平台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弄清楚一定地域内公众对于不同公共产品的偏好,这也就难以在既定预算约束下对不同项目建设进行最合理的决策。

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平台定位不明确的成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本质是承担公共支出责任的一种工具,民众将公共支出的权责委托给政府,而政府又选择将其委托给平台,民众是平台的最终委托人。地方政府的有限财权同地方民众无限的公共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平台要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办法是通过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生产要素的交换,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有三方:作为最终委托人的地方民众、作为直接委托人的地方政府和作为资本委托人的私人部门。三方对于平台的运行目标相联系但有不同:地方民众关心平台的社会效益,地方政府看重平台的政治效益,私人部门则更关注平台的经济效益。平台的改造,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完善规则在这三种效益边界内找到平衡,最终保证平台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

目前,平台在性质上是地方政府部分地区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代理人,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现代公司,包含经营性企业的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属性和金融企业的募集资金属性,但由于行政权干预平台日常经营程度较深,目前绝大多数平台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理论上讲,公众公共品消费效用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可以通过平台的预算约束,但是公众对公共品的无差异消费无法测度。如果我们无法知道公众对公共品的消费偏好,那么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选择,这就是平台发挥作用的地方。地方政府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其资源禀赋,平台需要在可接受的交易成本下促成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资源交换,从而扩大预算约束,实现公共效用的最大化。

鉴于此,本书认为目前平台体系的定位不清晰,需要重新定位,在平台体系内对投资建设职能和融资职能进行合理化分工。在预算约束的条件下,不同公共品项目都存在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很难找到一个完备的工具对不同项目进行一致性比较,实际所能运用的看似相对合理的工具是成本收益分析,但从不同效益间的总体评价上来讲,这无疑是一个不完善的工具,虽然它可能是唯一适宜用来做出一致性决策的分析框架,但是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www.xing528.com)

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弄清楚一定地域内公众对于不同公共产品的偏好,这也就难以在既定预算约束下对不同项目建设进行最合理的决策。那么,整个平台体系应该将核心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融资上面,募集的资金越多,预算约束越大,则可以越大保证公众提升公共品消费效用。虽然资金募集越多不一定越好,但通常是越多越好。平台体系应该以融资平台为主,以投资建设平台为辅,两者依照职能的不同,分类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而新型融资平台应该以金融企业而不是地方政府外延机构的形象出现在市场面前,这也是本书给新型融资平台的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