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主动作为与明确标准

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主动作为与明确标准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丰富的国际课程及教育资源,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主动把握方向、确定原则,明确引入课程及相关资源的标准,以规范国际化过程中学校的办学行为和行动边界。教育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和文化再生产的主渠道,体现着鲜明的国家意志,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家意志集中体现为国家教育主权。课程设置权是教育主权的核心体现,国外课程进入我国必须实施准入管理。

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主动作为与明确标准

未来国际的较量集中体现为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需要基于更广阔的空间和优质的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必然途径之一。引入国际课程有助于我国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升未来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能力。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是学生个性形式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是我国教育水平提升和教育民主发展的重要表征。面对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丰富的国际课程及教育资源,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主动把握方向、确定原则,明确引入课程及相关资源的标准,以规范国际化过程中学校的办学行为和行动边界。

1.在比较和研究中明确学习借鉴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化发展初期和经济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现有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无法满足旺盛的需求,故对国际资源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文化冲突制约着国际化元素的生长和发展,现有制度没有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中国教科院储朝晖研究员在“中国教育国际化六十年的历程与启示”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9]:一是高等教育的顶端外移,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直接就读世界顶尖大学;二是教育国际化的自主性、自觉性不高,被动性较强;三是教育国际化较多地体现在形而下的层面,如请外教、学制度,但形而上的不够,如精神理念、价值层面的交流;四是教育国际化要强化思想开放的先导作用,国际化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宏大的目标。作为我国发挥纵向衔接和横向连接功能的高中教育,面对数量和形式众多的国际教育资源以及当前实践中的问题,更应对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以为国际课程的有序引入和行动框架提供决策参考。

基于高中教育独特的价值功能定位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国际课程引入的基本原则如下[20]:一是尊重国家意志与多元文化。教育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和文化再生产的主渠道,体现着鲜明的国家意志,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家意志集中体现为国家教育主权。教育主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具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在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必须维护和尊重国家教育主权。与此同时,在全球背景下,对体现多元文化的各种教育资源,必须体现应有的尊重。二是拓展育人的国际视野和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从未来人才需求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尊重个性化教育需求的角度,在双向、平等、开放的格局中实现自觉、自主、自为的国际化发展。三是以生为本,以质量取胜。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课程实施必须树立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理念,切实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在项目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在制定相关办学规章和政策时,把重点放在维护学生的权益上来。四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整体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当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推动了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国际资源的大量涌入,但短时间内显现出的是新的不均衡,由此又产生新的不公平问题。从国际课程世界发展的经验看,引入国多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并提供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国际课程的引入和本土利用,特别是尽力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群体,追求平等,把优质资源逐步推向少数人群和贫困人群聚集的学校。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从整体上提升自身水平,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www.xing528.com)

2.明确特定发展阶段优质资源准入的范围和标准

高中国际课程的引入伴随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拓展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国际课程的引入应放到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视野中来衡量。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各教育要素的全面推进[21],包括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增设国际理解课程、国际主题课程,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或在已有的课程中添加国际性内容;教育模式的国际化,开展跨国远程教学及考评等;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建立学生互换、教师互访、学分互换等国际交流机制;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技术、设施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承载着育人的使命。课程设置权是教育主权的核心体现,国外课程进入我国必须实施准入管理。当前急需基于教育国际化的相关要素,要对国际课程的性质与功能、实施环境与适应对象、引入途径与合作方式、内容体系与实施标准、学习效果与学段衔接等提出准入要求和衡量标准,明确哪些课程可以引入,哪些课程须改造后才能引入,哪些课程不能引入。对于准许引入的课程,需要对课程方案和选用教材进行审核,以标准引导发展方向、学校行为和市场发展,促进国际课程的有序、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