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故事教学组织策略详解

幼儿园故事教学组织策略详解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内容、情节和结构,因而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故事采取不同的组织策略,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情节以及结构等,使幼儿与故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前面已经介绍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最常规的组织策略,既初步欣赏接受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创造性活动。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猴妈妈带领小猴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活动编成故事,从而自然地再现了“小猴摘桃子”的故事。

幼儿园故事教学组织策略详解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内容、情节和结构,因而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故事采取不同的组织策略,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情节以及结构等,使幼儿与故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前面已经介绍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最常规的组织策略,既初步欣赏接受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创造性活动。除此,还有一些策略也可以作有效的尝试。

(一)活动归纳法

有些故事连贯性强,往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故事内容布置环境准备活动材料,把幼儿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并以游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归纳故事内容。

比如,在故事“小猴摘桃子”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创设了“山洞”“独木桥”“花果山”等活动环境,准备了头饰、桃子等活动材料。活动开始后,教师先让幼儿戴上猴子头饰,并运用游戏化的语言,激起幼儿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愿望。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先“钻山洞”后“过小桥”,而教师则适时引导幼儿学说句子“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过”。到达花果山之后,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摘桃子,并回到原位吃桃子。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猴妈妈带领小猴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活动编成故事,从而自然地再现了“小猴摘桃子”的故事。

(二)启发猜想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上下段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逻辑推理关系,或者是段落内容及结构较为类似。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只提供给幼儿故事的部分情节,启发、鼓励幼儿积极猜想故事下面的情节,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故事“小鸭找朋友”的段落内容及结构就较为类似。教师先重点讲述故事的第一段,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礼貌用语。接着,教师用拖动图片的方式出示小白兔和小乌龟。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上面的故事情节,猜想和小白兔、小乌龟有关的故事情节和语言。这给了幼儿较大的猜想空间,既调动了幼儿学习故事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难点前置法

有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故事,幼儿一时半刻难以理解。因此在故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将难点提炼出来,通过实验或其他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和交流。

比如,在进行故事“包公审石头”教学之前,教师考虑到幼儿难以理解包公通过铜钱入水来判断小偷的方法,便准备了一些沾油及没沾油的硬币,让幼儿分组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幼儿很快就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然后教师再进行故事教学,由于难点已被事先解决,因而教学进展相当顺利。

(四)暂停质疑法

有些故事悬念迭出,可质疑的角度多。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故事讲述中间,作有意义的暂时停顿、中断,提出疑问引导幼儿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

比如,在故事“司马光砸缸”教学中,当讲到一幼童跌入水缸时,教师暂停提问“司马光会怎样救同伴呢?”,而是引导幼儿思考对策。又如,在故事“小猪和靴子”教学中,当讲到小猪发现树边有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光滑时,教师暂停提问“小朋友们,请猜猜这会是什么呢?”,从而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各种可能的猜测。

案例四

故事活动“快乐轮胎”(小班)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能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并乐意用语言表达

3.体会小松鼠乘坐轮胎时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一个洗干净的废旧轮胎,《快乐轮胎》课件,带有山坡、河流、山谷、天空的背景图,轮胎的小卡片,欢快的背景音乐。

2.经验准备。

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车辆,感知轮胎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玩轮胎

1.说一说轮胎。

教师出示轮胎,请幼儿观察轮胎的外形,说一说轮胎的用途和玩法。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它?”“轮胎有什么用?”

2.玩一玩轮胎。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滚一滚、拍一拍轮胎,感知轮胎多样的玩法。

二、初步感知故事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深入理解故事

1.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逐页出示快乐轮胎课件,分段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想象。

(1)轮胎滚到河里漂呀漂,像什么?轮胎在河里遇到谁?可以和他们怎么打招呼?

(2)小松鼠还想继续旅行,可怎样把轮胎弄上岸呢?

(3)小动物坐在轮胎上,像乘什么一样呢?

(4)轮胎又飞到哪些地方?小动物感觉怎么样?

2.加深故事印象

教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回忆轮胎去过的地方,并请幼儿将轮胎小卡片贴到合适的地方。

3.在活动中巩固故事。

幼儿跟随音乐以及教师的讲述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变成一只快乐的轮胎?快乐的轮胎出发了!一起动起来!哇,山坡上滚下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啊,原来是轮胎呀!圆圆的轮胎滚呀滚,多好玩呀!哎呀!轮胎滚进了河里……”

四、展开想象,体验快乐

1.大胆想象轮胎还能到的地方。

教师提出问题:轮胎还能到哪里呢?发生了什么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乐意用语言和同伴交流。

2.将自己想到的地方贴上轮胎卡片。

幼儿将轮胎卡片贴在轮胎到达的地方,并尝试用简短的话说出来。

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轮胎,探索轮胎的新玩法。

2.寻找并分享找到会滚到的物体。

附故事

《快乐轮胎》

哇——山坡上滚下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小松鼠来不及躲,跳了上去。啊,原来是轮胎呀!

小松鼠跳呀跳,圆圆的轮胎滚呀滚,多好玩呀!哎呀——轮胎滚进了河里。原来轮胎会在河里漂呀!哈哈——轮胎又滚起来了,像大飞轮呢!哇哈哈——轮胎一会儿滚到山谷下面。一会儿弹到天上,真好玩!啊哇啊哇——大家滚过山坡,滚过山谷,像乘过山车似的!

这轮胎真是个快乐的轮胎!

案例五

故事活动“微笑”(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了解真正的快乐源于共同分享。

2.通过区别不同的角色,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

3.理解词汇:微笑、友好的、孤单的,并尝试着运用。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故事录音磁带。

3.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www.xing528.com)

一、引入主题,了解微笑的感觉

1.教师出示“微笑”表情卡,请幼儿使用微笑的表情。

2.引导幼儿感受微笑时的心情

师:“当你微笑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师:“当你看到别人向你微笑时,你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大意。

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三、结合图片,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图(一)。

教师结合图片,讲述第一段故事,并提问:小鸟怎么说的?大象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

2.出示图(二)。

教师结合图片,讲述第二段故事,并提问:小蜗牛对小蚂蚁做了什么?小蚂蚁是怎样夸奖小蜗牛的?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夸奖它?

师:小蜗牛为朋友做的事是什么?小蜗牛的微笑送出去了吗?是怎么送的?

3.出示图(三)。

教师结合图片讲述第三段故事,并提问: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师简单讲解)

提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蜗牛有一颗爱心、善心。它能把微笑送给大家,给大家带来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友好的”、“孤单的”等词汇,并运用到故事的讲述中。

四、幼儿自制一封关于微笑的信,送给自己爱的人和关心的人

师: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大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快乐送给大家呢。

鼓励幼儿用小蜗牛的好方法,自制一封微笑的信。

附故事

《微笑》

小鸟说:“只要我醒着,我随时愿意为朋友唱歌。”

大象说:“只要我醒着,谁有干不动的活,我随时就到。”

小兔说:“只要我醒着,我愿意为朋友送好消息。”

大家都在为朋友干些什么,小蜗牛好着急,它整天背着个沉重的壳,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一天下午,一群蚂蚁正忙着搬东西,它们从蜗牛身边走过,小蜗牛友好地向它们微笑。

一只蚂蚁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

“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有了新想法。

第二天,小蜗牛把厚厚一叠信交给小兔,让它给森林里的每一个朋友送去。朋友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画,画的是一只正在甜甜微笑的小蜗牛,画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当你觉得孤单或是不开心的时候,请记住你的朋友小蜗牛正在对你微笑!”

森林里的朋友都说:“小蜗牛真了不起,它把微笑送给了整个森林!”

案例六

故事活动“空气变新鲜了”(大班)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一些城市空气净化的粗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大胆地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小猴子图片。

2.多媒体幻灯、故事录音磁带。

3.绿色环保小卫士的标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故事

教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教师提问:“有一只小猴,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非常开心,我们来猜猜它为什么很开心?”运用提问方式引出故事。

二、分段讲述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第一、二段。“我们来听听故事里小猴为什么开心,后来又怎么样?”

提问:(1)“小猴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辅: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

(2)“城市里的空气为什么会受到污染?”

(3)“小猴又该怎么办?”(请幼儿讨论)

2.“好!我们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小猴又是怎么做的?”

“你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让城市里的空气不受污染?”

(启发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

(辅:大烟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怎么办?)

3.继续讲述。

“好!我们来听听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来让城市里的人也能吸到新鲜的空气?”

三、完整讲述故事

师:“这故事真好听,它使我们知道了让空气新鲜的办法。好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好吗?”

四、延伸活动

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

师:“城里的空气变得甜甜的、香香的,大家生活在那里,觉得很开心,身体也很好。现在,我们的家乡也想成为大家心目中最美、最文明的城市,小朋友们愿不愿意为它出一份力?想想你们能做些什么?”

幼儿讨论,想各种使城市变美的办法。教师出示标记,告诉它的用处。

要督促与提醒一切违犯环保的人。

附故事

《空气变新鲜了》

有一只小猴从森林来到了大城市。“哇,城市真美呀!”小猴高兴地大叫起来。他看见马路上开着各种各样的汽车,还“嘀嘀嘀……”地叫,人们穿着各种漂亮的衣服来来往往,一座座高楼大厦真漂亮,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大城市真好!

小猴决定在大城市住下来。可是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小猴觉得身体很不舒服。鼻子痒痒的,嗓子干干的,呼吸也很困难。于是,小猴去医院看病,“哇,看病的人这么多!”医生说:“你们都是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最好的办法是呼吸新鲜空气。”小猴灵机一动:“我回老家去。”回到森林老家,小猴觉得森林里的空气甜甜的、香香的,真的和城市不一样。没过几天,小猴的病就好了。

小猴想:要是城里和自己生一样病的朋友们也能吸到新鲜空气,那该多好啊!对,我把空气带到城里去。小猴在城里开了一家空气供应站,病人一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病马上就好了。于是,这些病人一起商量,要把我们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像森林里那么新鲜。他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空地上种上了许多绿草、红花、大树,还通过先进技术让城市的烟囱不再冒黑烟,让各种车辆排出的尾气不再污染空气。人们知道了: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要保护绿化爱护环境。终于,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甜甜的、香香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