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沉下去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沉和浮”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无数实践证明,教师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收放自如地调动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密切相关的。

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沉下去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沉和浮”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老师却把这个现象和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进行了连接,在让孩子们观察了各种物品沉入水中的现象后,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人掉到水里会怎么样”,从而教育孩子们要注意安全。[7]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沉和浮”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教学内容,老师却在进行活动准备时,别出心裁地将之与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作结合,正是这一创意,使得常规的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具教育价值?下面我们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与活动反思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活动的准备策略

准备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活动准备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准确定位教学活动的目标;二是筛选出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

1.活动目标制定策略

(1)同时关注三种取向的教学目标,即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它关注于教学的结果;生成性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情境发展而自然产生的,它关注于教学的过程;表现性目标则追求学前儿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反应的多元化。

(2)同时顾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仍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上,这将阻碍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亟需做出改变。

2.活动内容筛选策略

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发展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需要,体现教育内容和知识经验的衔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建立有关联和层次的认知系统。

(2)适切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准,尊重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生理发育等方面的一般规律,适应于儿童原有经验,又鼓励儿童自主建构的活动内容范围和适应儿童“最近发展区”的难易程度。

(3)目标性。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载体,因此,作为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必须与教育活动目标相对应。

(4)兴趣性。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内驱力,使儿童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并保持积极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选择教育内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可行性。内容选择时,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活动本身的特性,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场地、材料、玩教具等等),保证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

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的实施策略

教师的有意义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无数实践证明,教师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收放自如地调动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密切相关的。提问策略与情绪调动策略即是两种有效的活动实施策略。

1.提问策略

小动物回家

师:小松鼠的家在哪?先往哪边走?(边问边用手指向右边)

师:是不是右边啊?

全体幼儿:是。

师:那我们是不是先往右边走啊?

全体幼儿:是。

师:再往上走,然后往左边,对吗?

全体幼儿:对。[8]

类似的提问在幼儿园教学中极为常见。这种提问是一种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提问,留给学前儿童的空间很小,回答只能是“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既不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不能促进思维发展。提问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策略之一,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提问不但能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还能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发思维活动。高质量的提问设计与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提是非性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是或不是,想或不想,好或不好,能或不能……”这类是非性问题频频出现,学前儿童则是以“好、是、想、对”等这些不需要进行思考的语言给予回应。整个教学活动看似热闹,气氛活跃,但却无实质性内容,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教师牵引着学前儿童按照自己既定步骤走,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真正的教学,不是形式上的互动,而是学前儿童和教师之间进行的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2)降低认知性问题比重

认知性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学前儿童提出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问题。事实上,不论何种学习,都需要基本知识做铺垫。离开最基本的知识谈发展,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认知性问题有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前儿童的知识储备情况、检验学前儿童是否理解活动内容。认知性提问主要是为了检验学前儿童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对一些知识的回忆和识记,它并不能很好地启迪学前儿童的思维。认知性问题要提,但要适可而止,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多提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学前儿童提出的能够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类问题。学前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引导、启发学前儿童积极开动脑筋,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经验。启发性问题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启发性问题应该多出现,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2.情绪调动策略(www.xing528.com)

洗澡歌

幼儿跟随教师的钢琴声,学着大公鸡有节奏地进入活动室。接着,跟着琴声有节奏地做捉虫子的动作。小朋友坐好后,教师提问:“我们刚刚玩游戏,老师觉得很开心,不过就是觉得很热,身上都是汗,真难闻,你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好吗?”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洗澡。

师:出汗了我们都知道要洗澡,可是洗澡要怎么洗呢?下面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洗的?教师跟着《洗澡歌》的音乐,开心地扭动身体,做洗澡的动作。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洗澡的?洗了哪些地方?你们又是怎么洗澡的呢?幼儿回答问题。

播放《洗澡歌》,请幼儿合着音乐大胆创编动作。再次播放《洗澡歌》,用幼儿创编的动作一起洗澡。

师:除了洗这些地方还可以洗哪里呢?在家里,妈妈是怎么帮你洗澡的呢?继续激发幼儿的想象,再次跟着音乐创编洗澡动作。教师表扬动作创编有新意的幼儿,对不积极的幼儿也给予鼓励。

师:好了,我们要开始洗澡了。跟着音乐一起洗澡。洗完之后,教师进行检查,开心地称赞幼儿:“你真香,洗得很干净!”活动自然结束。[9]

这节课使所有在现场的听课的老师都深受感染,整个班级洋溢着快乐的情绪,快乐的情绪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学前儿童也一下子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之中。此次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这位教师对情绪调动策略的成功应用。运用情绪调动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一定要有饱满的情绪。上述案例中,教师会随着欢乐的音乐开心地扭动,她的每个表情、每个眼神都在传达着信息,牢牢地抓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2)教师需注重与学前儿童的非语言交流。上述案例中,教师肯定的眼神曾多次出现,语言虽不多,可是欢快的音乐和快乐的情绪却稳稳地支撑起整个教学活动。

(3)教师必须深谙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特别在小班,往往一个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就会跟着哭起来。

材料:奇奇是这样一个孩子:他胆子小,上课不主动发言,即便发言,小脸涨得通红,声音很小,特别害怕失败与挫折,他也不爱与同伴交往,老师和小朋友邀请他时,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问题:

(1)造成奇奇性格胆小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你觉得该怎样帮助奇奇?

(三)活动的反思策略

《小土坑》课后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的活动目标有三:(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下面是某老师对活动的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活动的开始环节,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过程中,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结果许多幼儿没有讲述的机会。如果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讲述,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讲,就可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的一致性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这是活动所要探究的问题也是活动目标之一。但从活动情况看,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重点突出,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轻重之分。所以,在方案设计时要与目标设定保持一致,如在幼儿初次阅读后,安排幼儿表演,然后进行第二次阅读活动,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这样与活动目标更为一致,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10]

反思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前儿童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活动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必要的参考。上述案例中的老师通过反思明确了时间安排与形式调整的重要性,知道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要保持一致,为以后的改进教学明确了方向。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大致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1.反思目标

活动目标的反思要注意三个问题。

(1)目标是如何制定的。有效的活动目标必须考虑活动的价值,即这个活动涉及的领域的关键概念是什么?这可以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还要考虑学前儿童原有的经验水平。即在这个关键概念上学前儿童具备什么经验,通过这个活动要达到什么水平。这是活动的方向。

(2)活动目标的表述。活动目标的表述要做到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情感、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具体是指目标表述时应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适宜是指教学目标以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3)活动目标达成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结束后会检视教学效果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吻合度。

2.反思策略

活动的实施策略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反思的重要部分,主要反思三大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可从六个维度评价活动内容,即:内容的年龄适宜性、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生活性、相关环境材料的适宜性、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

(2)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的选用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学前儿童是否感觉到心情愉悦等等。

(3)活动中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有效。这有两个要求:一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适合学前儿童的需要;二是教师应具备将预想的策略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前者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别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后者要求教师有学前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经验方面的支持。

3.反思效果

效果是指教学活动与既定目标的一致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这是教学活动结束后每位老师第一想知道的,所以在反思的步骤上,对效果的反思,即“活动开展得怎么样”,往往成为反思的起点。因为通过对效果的反思,可以发现教学活动的得失成败,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反思效果有两条路径:一是成功活动的反思;二是尚有不足的活动的反思。前者的反思,重点在于总结目标达成的策略、方式方法,包括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后者的重点是返回目标和策略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前儿童和研究学前教育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