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田野的默契,跨越时空的茶文化

人与田野的默契,跨越时空的茶文化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茶人余三和眼里,野放茶的存在是一场自然与人默契的约定,是来自田野间最好的礼物。余三和坚信,自己手中的茶,味道里有着田野的隐秘与神奇。对于古树的茶叶采摘,南糯山的茶农一直沿袭女人上树的规矩。唯有这样,重量才不容易将树枝压断,才能不破坏茶树的天然生长,这是人与田野合作般的约定。人的努力,与自然的恩赐,相辅相成,方才获得珍贵的鲜叶。

人与田野的默契,跨越时空的茶文化

名山有名丛,名师育名茶。平和共生,诗意盎然。

这是发生在台湾的一个人与茶的故事。

位于台湾新北市的坪林区,高山云雾中,茶园或是野生,或是野放。没有经过人工栽培驯化改良,天然存在于山林之中,具有悠远生长历史的茶树,叫作野生茶。不同于野生的状态,那些经过人工驯化栽培,但后期因为自然原因被遗弃,从而长时期在自然中生长的茶树,被称作野放茶。

在茶人余三和眼里,野放茶的存在是一场自然与人默契的约定,是来自田野间最好的礼物。尽管存活的树种有限,但优胜劣汰的法则下,野放茶精品居多。天然取舍的环境,山坳中的茶园,落叶滋养,昆虫栖居,野放茶树,正被自然孕育着。

茶人陈陆合认为野放茶不能修剪,不能施肥,重要的是不能翻土,因为整片土壤的生态需要维护,用锄头一挖土壤的结构就会变。所以他要尽量保持原貌来耕作,保持最原始的茶树生长环境,这就叫野放茶。

*制茶

*手工杀青

*走大父亲制茶

*走大父亲喝茶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选择,源于本能的驱动力。而天造地设的自然环境,不仅是生命的家园,更是孕育茶叶高品质口感的标准原产地。余三和坚信,自己手中的茶,味道里有着田野的隐秘与神奇。(www.xing528.com)

海拔1400米,分界出景洪与勐海。这里是西双版纳古茶树的栖息地南糯山。这里拥有着1.2万亩茶园,庞大的茶园数量得益于这里天然的生态环境。

茶农走大接到了一笔来自国祥茶号的订单,用古树原料制作红茶,是国祥茶号为走大提出的要求。对于古树的茶叶采摘,南糯山的茶农一直沿袭女人上树的规矩。唯有这样,重量才不容易将树枝压断,才能不破坏茶树的天然生长,这是人与田野合作般的约定。

来茶时,走大的姐姐动作小心,敏捷而沉稳。徒手采摘,女人们如猿展长臂,保证着古茶树鲜叶的最佳生命状态。人的努力,与自然的恩赐,相辅相成,方才获得珍贵的鲜叶。

鲜叶被第一时间运输下山。走大渴望做一次不一样的尝试,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走大决定下山后和老父亲商量。然而老父亲的行动,并不是走大渴望得到的回答,因为已成习惯的认知,让老人坚持着传统的杀青工艺。无奈之下,走大只得自己尝试。

古树红茶的制作,将在揉捻后被阳光自然发酵干燥,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传统红茶高温烘焙的工艺。这就是走大的尝试,他渴望用最天然的加工方式让茶叶挥发出最自然的口感。

两种不同的认知,带来两代人各自的执拗。老父亲坚持传统普洱茶的工艺,走大尝试着最天然的方式。这样貌似新潮的变更改良,冲击着传统的理念,然而田野赋予着茶叶多变圆融的性格,自然面前,任何方式都是平等的。

阳光下晾晒而成的茶叶口感,即将等待茶商的考核。

人对口感的期待,是田野里最初的约定。不论哪种形式,在口感之上,从来只有喜好之别,并无对错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