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操场规则引发学生问题行为

操场规则引发学生问题行为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操场常常被认为是学生放松、玩乐的好地方,但其实对于有障碍的学生,操场活动时间恰恰是一天里最糟糕的部分。于是乎,他就会为了满足感觉需求而违反规则:他会玩得兴奋过头而拒绝停下来,也会任性跑开。有些学生则会因为社会性原因而违反规则。

操场规则引发学生问题行为

操场常常被认为是学生放松、玩乐的好地方,但其实对于有障碍的学生,操场活动时间恰恰是一天里最糟糕的部分。有感觉问题的学生,大概是这样的情形:整个上午,他都克制着自己努力待在教室,终于有机会出去“玩”了!此时他的身体迫切渴望深度压力的刺激(类似于你通过跳跃、荡秋千或攀爬得到的刺激),而且需要量还很大,所以他当然不乐意和上百人分享那些器械。于是乎,他就会为了满足感觉需求而违反规则:他会玩得兴奋过头而拒绝停下来,也会任性跑开。

有些学生则会因为社会性原因而违反规则。他们中的很多人运动技能很差,不善于足球、脚踢球、篮球或手球等运动。他们想和大家一起玩,偏偏又不会玩,于是感觉很挫败。为了找个地方静一静,他们有可能会晃进某些“禁区”。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失礼。因为他们是“懂”规则的,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明知故犯。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通常是规则驱动型人格,他们喜欢条理和常规,所以一旦开始违反规则,就表明他们已经不堪重负,正在设法满足自己某种特定的需要(如感觉需要)了;如果是跑开,则是他们在努力避开某种局面。阿斯伯格综合征成人杰拉尔丁•罗伯逊(Geraldine Robertson)曾经这样描述他的操场体验:“他们说去操场可以交到朋友,但那里是噩梦,太多吵闹、打斗、谎言、欺骗,还有飞奔的人群——人人都知道要做什么,除了我。就像一群鸟儿在盘旋、飞升、突然转向,所有鸟儿都知道怎样做,而且步调一致,除了落在最后的那一只。那就是我。我只能在边上观察、等待、跟随。我永远不协调。有时候掉队了,还会有老鹰来抓我。我不知道朋友在哪里。”(1)

♦ 可以用讲故事或描述过程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课间活动如何开展。比如:“课间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每天三次,早上一次,午饭后一次,下午一次。有时我们会去操场上活动。那里有活动器材,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大家玩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也就是说要遵守操场活动的规则。如果铃声响了,说明排队回教室的时间到了。只要铃声一响,我就会尽快排好队。这样老师会很高兴。排好队之后,我会乖乖待在队伍里。大家都会为我骄傲!”

♦ 学生想要独处或待在人少的集体环境时,明确行为准则或提供可做事项让其选择。问学生能不能帮忙擦餐桌,或去其他老师的课堂里当志愿者。(www.xing528.com)

♦ 课间活动时安排同伴或助教在一旁协助学生。

♦ 安排一个安全的地方或一个可靠的人,让学生有需要时可以投奔。

(1)原注:摘自托尼·阿特伍德(Tony Attwood)个人网站(www. tonyattwood.com.a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