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至两汉81数概述——《簡帛思想研究.第八輯》成果

先秦至两汉81数概述——《簡帛思想研究.第八輯》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先秦文獻中,“八十一”數出現的次數很少,《戰國策》一次,《管子·地員》《輕重》各一次。另外,齊人鄒衍的大小州説有“八十一分”之數。可以斷定,“八十一”及“九” 两个數字在戰國中晚期已被當作帶有宇宙論性質的數字來使用了。“八十一”數的觀念内涵在西漢武帝太初前後經歷了重大變化,它在漢代思想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急遽抬升。東漢光武帝宣布八十一篇圖讖於天下,也可能與《太初曆》和《三統曆》有關。

先秦至两汉81数概述——《簡帛思想研究.第八輯》成果

“八十一”之數在漢代受到了高度重視,這可以參見《禮記·王制》《昏義》、《大戴禮記·易本命》、《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爵國》、《淮南子·天文》《墬形》《泰族》、《黄帝内經素問·六節藏象論》《離合真邪論》、《説苑·君道》《尊賢》、《太玄·玄首序》、《史記·律書》《田儋列傳》和《漢書·律曆志》《揚雄傳》等[25]。在先秦文獻中,“八十一”數出現的次數很少,《戰國策》一次,《管子·地員》《輕重》各一次。另外,齊人鄒衍的大小州説有“八十一分”之數。[26]值得注意的是,這四例“八十一”數都被理解 九九相積的結果,《管子·地員》即以黄鐘律長“九九”表示之[27]。與此相關,九九乘法表在戰國時期頗 流行[28]。可以斷定,“八十一”及“九” 两个數字在戰國中晚期已被當作帶有宇宙論性質的數字來使用了。從《尚書》《詩經》等經籍來看,在中國文化中“尚九” 的傳統很早已經形成;而“九”被陰陽觀念化,表示陽數之極,也見於《周易·繫辭》篇。

“八十一”數的觀念内涵在西漢武帝太初前後經歷了重大變化,它在漢代思想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急遽抬升。據《史記·曆書》《漢書·律曆志》,漢武帝挑選治曆者鄧平等人,并招方士唐都、落下閎測天轉曆,制定了《太初曆》。《太初曆》以元封七年 太初元年,以是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起算點。在《太初曆》之前,漢代采用的曆法是顓頊曆。顓頊曆又謂之 四分曆(一個回歸年長365日),而《太初曆》又謂之 八十一分律曆(一個朔望月長29日),後者是劉歆建構《三統曆》的重要基礎。成書於公元前100年前後的《周髀算經》也很重視九九八十一之數[29]。自此之後,八十一分律曆所代表的天道即對漢人的思想和文化産生了深刻影響。從本文的主題來看,自《太初曆》頒布之後,八十一分律曆數即對書籍的篇章編撰施加了深刻影響,最明顯之例莫過於揚雄《太玄》的編造。揚雄《太玄·玄首》由八十一首構成,這是直接受到《太初曆》(也可能同時受到《三統曆》)影響的結果。《太玄·玄首序》云“方州部家,三位疏成”“陳其九九,以 數生”“八十一首,歲事咸貞”,《漢書》卷87《揚雄傳下》説“(揚雄)大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又説《玄首》“與《泰初歷(曆)》相應,亦有顓頊之曆焉”[30]。東漢光武帝宣布八十一篇圖讖於天下,也可能與《太初曆》和《三統曆》有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