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研究及实施案例

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研究及实施案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者第一,以人为本,主动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人广为熟知的服务理念。(三)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它们正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在图书馆员眼中,只有把图书馆的用户看作是“天使”,图书馆才能显现出应用的“天堂”模样。

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研究及实施案例

读者第一,以人为本,主动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人广为熟知的服务理念。它不仅说明了服务的重要,更说明了读者的重要。一个高校图书馆如果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精深,如果馆员没有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就很难做到“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书”。因此,馆员一定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刻理解读者享有的特殊权利,在服务工作中避免冲突,妥善处理好同读者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主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工作,为个别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人们获得信息日益便捷,但同时,信息资源铺天盖地,也使得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一)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

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是一种文献提供服务,只要读者查到原始文献,图书馆的任务就完成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读者需要的是原始文献的某个信息单元,互联网上庞杂无序的信息让读者无法短时间内找到所需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馆员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必须从以整本书刊为单元的服务转向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一方面,馆员要从大量文献中筛选有用信息,深入院系研究收集科技新成果,并分门别类汇集整理,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给读者。通过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加工信息产品,把这些文献及时提供给读者使用,将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科技最前沿动态。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学科导航、过滤、组织信息、建设网络、构造虚拟馆藏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二)以人为本的资源利用

对于数字资源的整合具有统一的平台很重要,往往通过一次检索就能得到不同数据库返回的多个结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库检索,并能根据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有效分类,减少读者查检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应对数据源进行定期跟踪,及时统计数据更新情况,为数据定制服务做好准备,并尽量做好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

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它们正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新技术广泛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和内涵。

利用文献传递系统,开展文献传递服务,首先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支持系统,就是开放式的硬件、软件和各类数据库的集成平台,并与校园网互联,逐步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和多媒体信息源的深层次连接。

1.完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适合国情的高效率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与读者建立长久的原文传递业务,拓展文献获取渠道。

2.规范文献传递服务的价格体系(www.xing528.com)

削减期刊文献订购,加大文献传递设施的建设。文献信息服务应遵循“用户至上,服务为本、效率优先、收支平衡、参与竞争”的定价原则。

3.信息推送服务

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采用两种形式,即简单推送和高级推送。简单信息推送就是指图书馆先开发读者注册系统和定时自动推送系统。根据读者信息要求进行分类存档,系统会自动将存档文件推送给读者。高级信息推送指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的整套情报系统向读者提供网络资源导航、信息资源检索、全文镜像推送、专题追踪、新闻发布、科技论坛等信息服务。

4.科技查新服务

科技查新是科技成果鉴定、科技立项、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申请专利、技术引进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查新馆员能够起到把关作用。可以利用多种检索手段发挥文献资源之间在内容、年限、文献类型上的互补性,并能提高国外文献查新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并尽量节约查新费用的支出。

5.图书馆网站建设

图书馆网站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以内容为中心”的主题。以主要学科为核心,突出高校图书馆的特性,为读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系统的信息。

图书馆信息创新体系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以人为本的参考咨询服务、以人为本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和用户教育等。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公共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人们更趋向于选择专业化的场所来完成各种专门的活动,如到体育场进行体育运动,到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到图书馆获取知识。图书馆绝不是世外桃源,它是亲民的,它是友善的,它更是无私的。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一个便捷、安全、温馨的阅读环境,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不仅能使用户身心愉悦,也能使用户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图书馆“所有的行动的起点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图书馆是书的海洋,没有谁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完图书馆的所有馆藏文献,因此提供一切便利让读者终身利用图书馆是十分必要的。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发现,读者常常选择自己熟悉的检索途径和省时间的检索策略来完成检索,即用户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时,总是力图把所有可能付出的平均工作最小化,为适应读者的这种行为习惯,图书馆需要在查全率查准率、外借册数、借阅时间上多做加法,在拒借率上多做减法,使读者用最小的时间代价和精力代价获得最大的资源收益,让用户每次来到图书馆都有轻松的环境体验。这是图书馆转变自身角色定位过程中的关键之举。书是为了用的,一个信息资源越易接近,被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适应读者的这种行为规律,图书馆在空间导识系统布局时,一定要将重要信息放在重要位置,减少用户信息迷航次数,增加资源的可及性,在重要的空间节点上清晰地标示出相关资源的获取地址和使用方法,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在馆藏的布局规划时要将重要的资源通过说明类导识系统进行重点推介,减少读者在书库中所消耗的时间,提高读者信息检索的效率,为读者提供“无时无刻不关怀”的氛围,增加信息需求的转化率。阿根廷大文豪博尔赫斯曾把图书馆比作“天堂”。在图书馆员眼中,只有把图书馆的用户看作是“天使”,图书馆才能显现出应用的“天堂”模样。图书馆要留住用户,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搜集用户的信息需求,了解用户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疑虑和困惑,并能针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设计完成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空间导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总结经验,时刻捕捉并放大用户的需求,让每一个标识出现在用户产生疑惑之前,使用户在情感上与图书馆产生契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