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权关系和劳动关系及其演变

所有权关系和劳动关系及其演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科恩对劳动关系的论述是在与所有权关系的比较中展开的,因此谈劳动关系时往往离不开所有权关系。[55]这就是说,科恩认为,相对于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剥离社会属性之后仅仅考虑物质属性的生产关系。在科恩看来,虽然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且劳动关系是物质的生产关系,但是,劳动关系并不属于经济结构。由此,科恩将一组关系与实行这组关系的结果区分开来:后者是生产力,但前者不是生产力。

所有权关系和劳动关系及其演变

在前面,我们阐述了科恩对生产关系的分析,或者准确地说,是对生产关系的社会方面的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科恩对生产关系的物质方面即劳动关系的论述。因为科恩对劳动关系的论述是在与所有权关系的比较中展开的,因此谈劳动关系时往往离不开所有权关系。

科恩在《卡尔·马克思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阐述社会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时,专辟一节谈论劳动关系。这部分地表明,在科恩看来,劳动关系是一个在社会双重属性结构下的问题,是社会中的一个关系属性。那么,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在经济结构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科恩说:“我们把‘劳动关系’理解为生产的物质关系,它区别于前面提到的社会关系。它们是约束生产者从事物质生产的关系,被设想为剥离自他们对其他所享有的权利和权力。”[55]这就是说,科恩认为,相对于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剥离社会属性之后仅仅考虑物质属性的生产关系。肖则认为,“劳动关系构成劳动过程,但并不等于那个过程”,“劳动关系指那些包含在物质对象的生产之中的关系,是构成实际劳动过程而不问其社会结构的关系”[56]。这表明,肖和科恩一样赞同劳动关系不同于社会的生产关系,但是,肖在强调劳动关系与劳动过程之间的区别,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过程中的物质结构关系时,仍将“劳动关系包含在生产力之中”[57];科恩则强调劳动关系与所有权关系之间的差异,把劳动关系看作既不是(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不是(物质的)生产力的一种关系,把劳动关系看作是物质的生产关系。在科恩看来,生产关系可以分为物质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的生产关系,或者应该称作生产关系的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更为恰当,因为他谈论的就是生产关系的两个属性: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考虑到所有权关系,那么我们可以有两个等式,即:

所有权关系≡社会的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方面)

劳动关系≡物质的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关系的物质属性方面)

可见,所有权关系和劳动关系就成为生产关系的两个方面,那么是不是它们构成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呢?这就好比问,肉身加灵魂就等于生命吗?显然不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这只不过是一种分析的方法,一种目前人们可以接受的并且最远离无效性的分析方法。

对劳动关系这个概念,我们进一步来举例。有两个人张某和李某,他们共同抬动一张课桌,他们分别处于课桌的两端,课桌随他们的步伐而发生着位移,张某和李某就处于一种物理的结构关系之中。至于张某和李某之间的社会关系,比如说,是张某请李某一起抬动这张课桌的,或者是李某请张某一起抬动这张课桌的,或者抬课桌行为本身是他们在做的一个物理学实验,等等,就都不是劳动关系概念所关心的。

在科恩看来,虽然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且劳动关系是物质的生产关系,但是,劳动关系并不属于经济结构。理由是什么呢?他认为,“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中的“生产关系”概念的外延不包括“物质的生产关系”,而只包括“社会的生产关系”,因此,劳动关系作为物质的生产关系自然就不属于经济结构。那么,如果劳动关系不属于经济结构,同时它又不能属于上层建筑,因为它是物质的生产关系,那么它是不是属于生产力呢?似乎肯定性回答就成了一个必然的归宿,但是,科恩不这样看待!他引用马克思的多处原文证明一个观点:劳动关系因为不属于经济结构而被划归生产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生产力。例如,“分工作为一切特殊的生产活动方式的总体,是从物质方面、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考察的社会劳动的总体形式”[58]。再如,“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愈益发展……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种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59]。由此,科恩将一组关系与实行这组关系的结果区分开来:后者是生产力,但前者不是生产力。这就是说,劳动关系组成的结构可以生成生产力,但是,其本身并不是生产力。

通过这样细致的区分以后,那么,在“生产力—物质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的链条上是怎样的互动关系呢?科恩指出:“在生产力决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往往有两个可比较的相关层次。新的生产力需要新的物质的生产关系,而后者又需要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新的权威形式和权力分配。”[60]在这里,科恩明确指出一种新的劳动关系会带来社会的生产关系变化,并最终产生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例如,1913年福特生产方式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新的劳动关系出现了,这是一种标准的劳动关系模型,它以劳动对象为中心,使零件如同魔术般组合在一起流水线的一端是零件,而另一端出来的是成品,劳动者根据劳动对象的组合程序形成不同劳动关系,譬如,有的劳动者只与方向盘产生劳动关系,有的劳动者只与发动机产生劳动关系,也有的劳动者只与油漆发生劳动关系。这种新的劳动关系又促进新的生产方式形成,使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这是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开始,并且由于这种新劳动关系形成的新生产方式之影响至今在继续着,甚至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力—物质的生产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所有权关系”两层次关系指的是一个逻辑的层次关系,而绝非一种历史的关系。也就是说,“生产力—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所有权关系”之间都不是一种单向度的先后关系,而是一种双向度的逻辑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又以一种功能解释的方式影响前者[61]

关于生产关系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肖和科恩有一样的观点。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肖提出另外的经典文本反驳“劳动关系”不是“生产关系”的观点,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62]肖认为,这里的“生产关系”就不能仅仅包含“所有权关系”,否则即使它不是毫无意义的,也至少是奇特的,因为当资产阶级完成破坏封建财产的历史任务之后,他们没有继续革命他们自己的所有权关系的秩序,但是,他们不断引进新的生产力,并调整劳动关系和扩展原有的秩序关系,从而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这些不断革命化的东西也属于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资本论》中说:“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超越了以前的一切时期。”[63]这再次表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包含“劳动关系”。然后,肖从正面指出:“广义地说,‘劳动’关系指生产的技术的、物质的或者自然的方面,而‘所有权’关系标志它由社会规定的特性。做一个类比的话,就是以下两者之间的比较:一方面是性交(一种‘物质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它的形式,诸如私通、通奸和一夫一妻制等社会的关系。……尽管这两种类型的生产关系——工作和所有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事实上,前者只发生在后者的框架之内),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分对马克思思想至关重要。”[64]这表明,肖也主张在社会的双重属性下对生产关系做出区分,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方面,所有权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社会形式方面。至于在“生产力—劳动关系—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方面,不仅不同于科恩的功能解释立场,而且,肖说:“与大多数当代的马克思拥护者不同,我支持一种技术决定论的解释。”[65]

【注释】

[1]作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章初稿以“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为题发表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9辑,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27—249页。在本书中,有比较大的改动。

[2]Jorge Larrain,A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London:Allen & Unwin,1986,pp.76-77.

[3]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p.14.

[4]关于material properties和social properties这两个短语,有的学者翻译为“质料性”和“社会性”,有的翻译为“物质性”和“社会性”,我们认为都可以。为强调properties,本书译为“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5]对马克思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义上,“社会的”即是“经济的”,“经济的”即是“社会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经济社会,所以马克思经常交替使用“经济的”和“社会的”这两个概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的《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篇目,人民出版社,2012年。

[6]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88.亦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0页。

[7]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89.

[8]当然,在这里必须注意理解上的合适性。关于这一点,下一段就会谈到。

[9]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91.

[10]同上书,第91—92页。

[11]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94.

[12]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99.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54页。

[14]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70.

[15]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70.

[16]参见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37。

[17]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37.

[18]参见同上书,第28、32、47页。

[19]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32.

[20]同上书,第41页。

[21]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10.

[22]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14.对马克思的论述的援引亦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9页。

[23]肖前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8页。

[2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88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5页。

[26]同上书,第16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5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0页。(www.xing528.com)

[29]参见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p.32,55。

[30]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18.

[31]参见同上书,第10页。

[32]G.A.Cohen,History,Labour,and Freedom:Themes from Marx,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p.4.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9页。

[3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4页。

[35]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11.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2页。

[37]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39.

[38]同上书,第40页。

[39]同上书,第4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53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7页。

[42]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4页。

[43]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23.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2页。

[45]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23.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95页。

[47]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p.24.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4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0页。

[50]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p.34-35.

[51]同上书,第63页。

[52]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28.

[53]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p.31-32.

[54]同上书,第35页。

[55]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111.

[56]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pp.32,33.

[57][美]R.W.米勒:《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张伟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69页。

[58][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35页。

[59]马克思致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9页。

[60]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A Defence,p.166.

[61]关于它们之间的功能解释,接下来的三章特别是第六章将专门论述。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64]W.H.Shaw,Marx's Theory of Histor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p.31.

[65]同上书,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