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恩历史哲学:生产力发展趋势解析

科恩历史哲学:生产力发展趋势解析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如何理解“发展命题”。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生产力具有发展趋势”中的“趋势”这个概念?“发展趋势”则是事态解释,如果说“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贯穿历史”,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事实过程的整体解读,类似于一种对逻辑语法的语义解释。我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一个综合命题,它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可以决定的属性。

科恩历史哲学:生产力发展趋势解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如何理解“发展命题”。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生产力具有发展趋势”中的“趋势”这个概念?首先,“发展”不同于“发展趋势”。“发展”是事实描述,如果说“生产力的发展贯穿历史”,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产力在历史上一直是发展的,这是一个对历史的经验描述。“发展趋势”则是事态解释,如果说“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贯穿历史”,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事实过程的整体解读,类似于一种对逻辑语法的语义解释。其次,“趋势”不否认在人类历史的某个或者某些时间段中,生产力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趋势”也不否认在人类历史的某个或者某些时间段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不间断的,但“这种不间断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至于生产力停滞或者倒退的原因,可能是战争,可能是内乱或者政策的不适合,也可能是环境恶化或者自然灾难,例如罗马因为蛮族的入侵而生产力衰退;至于生产力不间断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技术不断创新,也可能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消失。这些原因性解释不是我们这里考虑的重点,我们关心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如果从同样的前提出发,即还是前面的(1)、(2)、(3)三个命题,那么我们更倾向于做如下解释:社会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如果说,人是有理性的,物质是匮乏的,而我认为这个内在张力或者说这个理性与物质匮乏之间的博弈则是人的劳动力发展的根源,它进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微观基础。人有一个向前发展的要求,它是一种感性活动,是理性与欲望的集合体,无论怎么解释,它的表现是理性的自我发展要求。当然,这里的理性只能是现实的实实在在的“感性活动”,理性的发展是“感性活动”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外在的呈现,而不能把这个“理性”理解成其他的任何意思。这个内在的张力既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源,也是人存在的根本依据。没有这个内在的张力,人就或者消亡或者自由,无论从肉身意义上还是从心灵意义上,都是如此。所以,人不能没有这个内在的张力,人也无法没有这个内在的张力,可以说,这个内在的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甚至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做一比附的话,这个内在的张力相对于人本身是逻辑在先的,虽然实质上它们是合二为一。如果分析这个内在的张力,那么可以说,它的结构中包括有两个项:物质的匮乏境况和人的理性要求。在这个张力下,有的社会采取理性的应对策略,有的社会采取非理性的应对策略。前者如德国法西斯主义,后者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历史上鲜活的事例明证。对于个体,也是如此。前者如抢劫、偷盗、诈骗犯罪活动,后者如农民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书生的“头悬梁、锥刺骨”、工人的勤俭辛劳等。可以说,个体和社会皆受制于这种内在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内在于人和社会本身的,既是人和社会存在的逻辑根据,也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

至于说,使张力取得均衡的方式,要么诉诸内在的心灵,发挥宗教的调节功能,要么诉诸外在的物质,发挥经济政治的作用,用物质的改变来调节心灵。当然,实践中这两方面往往是一起发展的,但是对主体来说,总有一个主导和次要的选择问题。我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一个综合命题,它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可以决定的属性。(www.xing528.com)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命题”的证明是“首要性命题”证明的一部分,或者说,“首要性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发展命题”为真。但是,仅凭“发展命题”仍不足以解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秘密,因为我们必须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内在原因,从而获得关于人类历史的一般知识。因此,虽然这两个命题一起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但需要以“首要性命题”为主导,因为后者解释了社会形态的动态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