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中话语内容的选择及准则

人际交往中话语内容的选择及准则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语内容是人际言语交往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日常交往话语内容选择要慎重日常交往时,应尽力做到所谈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群体秘密、国家机密,不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二)社会交往话语内容选择要慎重社会交往时,要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谈与公务无关的话题,不说有害于公务活动、团队、集体的话语内容。要确保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落实,不说有违于职业伦理和行业规范的话语内容,要秉持公序良俗。

人际交往中话语内容的选择及准则

话语内容是人际言语交往的基本构成要素。话语内容包括交流谈论时的“话头”“话题”以及所表达的语意内容。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作为双方交流的内容,这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日常交往话语领域内,比如闲谈聊天等交际活动中,话题往往是多样化的,随意性比较大;社会交往话语领域内,比如教师课堂教学、演讲辩论等交际活动,话题往往是确定好的,相对比较集中;艺术交往话语领域内,比如小说戏剧小品等也常常会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内容。不管话题如何确定,是随性选择还是早已拟定,交往主体必须保持清醒意识,确保所谈论话题没有或者少有风险,没有或者尽量减少损害自己、交往对象、涉及到的第三方、所在的群体乃至是社会和国家。

(一)日常交往话语内容选择要慎重

日常交往时,应尽力做到所谈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群体秘密、国家机密,不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面对不同交往对象,要多说有益于对方的话题,不说伤害对方的话题,不说揭人短处的话语;在不同语境中,要说适合该具体语境的话题,不说背离该具体语境的内容;在不同地域内,要说适合于该地域民风民俗的话题,不说有违于该地域民风民俗的话题;在不同民族与国家,要说与该民族该国家主流意识保持一致的话语内容,不说有损于该民族该国家利益的话语内容。例如:

老师甲:早!上班去呀?

老师乙:你好!嗯。

老师甲:今天温度够低的。

老师乙:是呀,降了好几度呢!

甲乙两位老师早上见面打招呼、问候的话语内容都不会引起争议,都是相当安全的话题。再如:

冯家昌说:“暖么?”她说:“真暖和呀!”冯家昌随口说:“这鞋是新产品,带电的。”李冬冬低头看了看,惊讶地说:“是么?还有这样的鞋?!”冯家昌说:“只有两节电池。”李冬冬就仄歪着脚,四下里看,说:“电池在哪儿?”冯家昌笑而不答……李冬冬又看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说:“踩不坏吧?”冯家昌说:“你放心走吧,一次性的,踩不坏。”李冬冬诧异地问:“一次性的?”冯家昌就笑着说:“手——电。”……

走了几步,李冬冬突然明白了,她喃喃地说:“……手电?噢,手——电?!”(李佩甫《会跑的树》)

该例说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冯家昌到火车站接出差回来的女友李冬冬,并特意买了双棉鞋,好让女朋友取暖。接到女朋友后,冯家昌把棉鞋是否暖和作为话题和女朋友进行交流,赢得了女朋友的欢心和接纳。可以说,冯家昌选择的话题一般来说是不会被女朋友拒绝的,是女朋友希望得到的温暖,因此是一个可以娓娓道来的安全话题。

(二)社会交往话语内容选择要慎重

社会交往时,要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谈与公务无关的话题,不说有害于公务活动、团队、集体的话语内容。要确保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落实,不说有违于职业伦理和行业规范的话语内容,要秉持公序良俗。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专业性质和课程要求,按照教学大纲讲授相关教学内容,而不能偏离主旨内容,天南地北随意发挥。对待学生更要遵守教师职业伦理,要传递更多正能量的话题,不传递负能量的语义信息,不能说侮辱、排斥、驱离、孤立学生的话语,不能说一些伤害学生个人情感的话语。教师面对学生可以说如下话语:

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你再做一次,一定会成功。

你并不笨,关键是不得法。(www.xing528.com)

你违犯了纪律,应冷静地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这些话语礼貌性较强,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鼓励与鞭策,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但是,不可以说如下话语:

我要是你早不活了。  你真笨你真傻。

闭嘴!我不想听你说。  你是最差的一个!

一点教养都没有!  不会养猪还不认识猪吗?

类似以上这些话语所承载的内容都是有违于教师职业伦理的。对学生来说颇具伤害性,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作为教师必须要慎重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随性而为。其他行业和职业形同此理。公务员、新闻工作者等从业人员也要学会说文明礼貌的话语。比如:

您好,请坐,请喝水!

真对不起,这个需要一点时间,您多等一会儿好吗?

对不起,领导不在,需要帮忙吗?

这些话富有情感,有助于交往双方顺利进行交际。切不可说有违于职业要求的不尊重服务对象的话语。如:

有意见,找领导去!

让你怎么办就怎么办,少啰嗦!

这些话语太过于无情,是对交往对象的不尊重,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受众难以接受。

(三)艺术交往话语内容选择要慎重

艺术交往领域话语内容选择往往与创作者个人审美追求有关,刻画的人物、记叙的事情、讲述的故事、描写的环境、剖析的事理等都与创作者个人阅历、生活经验和对人、事、物、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的认知存在着密切关系,所以话题主旨的确定带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但是,创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允许他们把低级趣味、毒品赌博、色情暴力等侵害社会机理、生活秩序的内容作为艺术作品的主体,而应该是传播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都充满着正向价值的内容。比如在小品、相声、小说、戏剧等语文体式中,人际对话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力保人际话语内容风清气正,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比如《围城》中,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在自己老家以“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为题所做的演讲:

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各位在任何历史教科书里都找得到,不用我来重述。各位都知道欧洲思想正式跟中国接触,是在明朝中叶。所以天主教徒常说那时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不过明朝天主教士带来的科学现在早过时了,他带来的宗教从来没有合时过。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收的西洋文明。”……“鸦片本来又叫洋烟——”“这个‘洋’当然指‘三保太监下西洋’的‘西洋’而说,因为据《大明会典》,鸦片是暹罗和爪哇的进贡品。可是在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十年归》Odyssey里——”“据说就有这东西。至于梅毒——”“更无疑是舶来口洋货。叔本华早说近代欧洲文明的特点,第一是杨梅疮。诸位假如没机会见到外国原本书,那很容易,只要看徐志摩先生译的法国小说《戆第德》,就可略知梅毒的渊源。明朝正德以后,这病由洋人带来。这两件东西当然流毒无穷,可是也不能一概抹煞。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剌激天才。例如——”(节选自钱钟书《围城》)

该例中,方鸿渐由于不学无术且又准备不足,慌乱之中没有慎重设计演讲内容,而是信口开河把内容引向了鸦片和梅毒,演讲完全偏离了话题。毒品和梅毒是一种社会毒瘤,是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都忌讳的话题。方鸿渐完全不顾及社会观感和在场听众的反应把这一话题公开化,由此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听众大笑,张了嘴惊骇,皱着眉头,女生觉得耳朵失去了贞操,吕校长背后警告意义的咳嗽以及板脸哑声的致谢,还有方鸿渐羞得不敢看台下,种种现场反应都证明了方鸿渐演讲内容选择的严重失误。方鸿渐的演讲话题与内容亵渎了听众,刺激了听众的负向情绪和情感,是极为不得体的,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不安全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