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主动调整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自觉适应数字化的生活节奏,遵循数字化的运行规则。高校图书馆能不能发挥好“站台”作用,能不能为读者乘坐“数字化高铁”提供便利可靠的服务,关系到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一)平衡发展
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平衡性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估的主要指标。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树立了榜样和典范,正在升级改造或筹建图书馆的高校,有建成一流高校图书馆的迫切愿望。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愿望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借助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完全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并驾齐驱甚至超车。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呈现百舸争流、携手共进的新形式。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传统纸质资源并存
数字化是大数据的核心。数字化信息资源,以其价廉量大、快捷方便等技术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应该认识到,数字化信息资源存在不能长期存储、容易“变节”失真等短板,这也是其长期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传统纸质资源虽有“长期不失真、久置成文物”的独特优势,但其也存在价格昂贵、携带不便、印刷困难等先天不足,显然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快速交流的发展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和“图书馆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语序上的前后交换,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基于互联网,将大量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储存起来,是“看不见”的虚拟图书馆;而后者则是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部分或全部数字化处理后存储起来,是“摸得着”的实体图书馆。很显然,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传统纸质资源并存,优势互补,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最佳选择。
(三)开放共享
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随着国家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放共享信息资源不仅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也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既代表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水平,又体现图书馆的生存价值。虽然现在高校图书馆开放共享信息资源的程度较低,也面临着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和实践操作方面的困难,但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师生在校园内能够实现随时“扫码借书”和“马路阅读”。
(四)精准服务
精准服务就是指在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读者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已经成为现实。国外已经提出“泛在图书馆”的概念,其在信息资源共享的“5A”理论(即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图书馆可以获得任何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泛在图书馆的“8A”理论,即任何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服务客体的任何用户提供任何时期、任何类型、任何格式和任何语种的信息资源的图书馆。(www.xing528.com)
可以看出,这对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馆员除了保持传统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外,还应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媒体的能力,具有模板制作、资料翻译、活动策划、数据分析等业务技能。这就要求馆员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更新建设,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等学习活动,提升业务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五)智能运行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社会,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悄然向我们走来。智能化图书馆是智能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化校园的重要标志。日益成熟、迅速普及的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从需求汇总、签订合同、招标采购、入馆分类、编码上架,到信息检索、资源查询、图书借还,都将实现移动终端智能自助运行。建设完全智能运行的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人服务读者的终极梦想。
【注释】
[1]袁明伦.现代图书馆服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崔开源.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86-88.
[3]闫俊超.高校图书馆微信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初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6):78-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