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中的支付清算技术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中的支付清算技术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1 清算机构成员体系支付系统按结算方式可以分为全额和净额模式。按照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每笔转移的资金金额分类,有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结算之后,不同商业银行再通过跨行支付、银联等组织完成资金清算,形成资金支付闭环。传统支付清算典型特征是商业交易信息流与支付资金流信息分离。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中的支付清算技术

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是指进行商务交易的当事人使用安全手段和密码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和资金流转。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2),“支付体系由特定的机构以及一整套用来保证货币流通的工具和过程组成”,清算机构如图3-21所示。

978-7-111-51948-5-Chapter03-25.jpg

图3-21 清算机构成员体系

支付系统按结算方式可以分为全额和净额模式。全额结算是指在资金转账前并不进行账户金额的对冲,以实际的支付金额进行转账的结算方式。净额结算是指在进行双方或多方的资金转账前,先对各方账户上的余额进行相互冲减,之后才转移剩余资金金额的结算方式。按照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每笔转移的资金金额分类,有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在管理和维护方面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大额支付系统对于系统稳定性、风险管理、资金转移的时效性等因素的要求比小额系统严格。小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交易数量要远远高于大额系统,因而小额支付系统对安全性、并发性等指标要求较高。按结算时效性,又可以分为实时和非实时支付系统。

传统的商业交易中,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是买卖双方的主要结算渠道,通过各自账户开户行进行资金结算,如图3-22所示。结算之后,不同商业银行再通过跨行支付、银联等组织完成资金清算,形成资金支付闭环。传统支付清算典型特征是商业交易信息流与支付资金流信息分离。

978-7-111-51948-5-Chapter03-26.jpg

图3-22 传统支付清算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电子商务发展,市场管理者对商品交易、资金、物流等信息整合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各商业银行对接形成统一的多银行支付平台,满足市场方的需求,抢占市场支付入口,把控资金流向。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如何构建适合市场变化的支付清算系统,有效获取市场交易信息流和资金信息流,并有机结合用于银行经营分析决策中,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尤其重要。

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可以考虑按照层次化、松耦合架构设计理念,将银行产品系统与清算系统的分离,构建集支付、服务、信息于一体的全行统一支付清算平台,提供面向多渠道、多产品、多银行支付集成,多资金账户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的金融解决方案。实现多银行支付、统一的清算任务管理、清算汇路管理、清算账户透支管理、清算队列管理、清算计费参数化配置化管理、清算报文直通管理、跨系统清算报文转换、7×24小时清算业务连续处理等功能,如图3-23所示。

978-7-111-51948-5-Chapter03-27.jpg(www.xing528.com)

图3-23 新一代支付清算系统架构

通过通信模式、内外部报文映射规则的配置,以及业务规则定制功能,支持对接全球主要支付清算系统、根据市场规则和客户需求灵活定制清算流程和清算产品的能力。同时,对于涉及跨区域清算的商业银行,在架构设计上,需考虑因不同国家、区域差异的影响,系统需实现多语言、多时区、多报文标准、多报文处理流程、多监管规则的支持。

多时区支持,需确定多时区支持的普遍原则,例如,时区内的核算以时区本地日期、时间为准,清算行清算时以清算行本地日期、时间为准。

多报文标准支持,对广泛采用的标准下的报文格式不转换,对区域性或使用不广泛的报文格式向标准格式转换,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转换的结果必须保证不影响支付(即不引起银客双方误解和争执),否则,应不进行转换。

多监管规则支持,从系统设计上,建议部署本地前置,由本地前置负责或驱动反洗钱、黑名单检查等监管规则差异化处理。

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架构设计除需要考虑成本、效率、松耦合等设计因素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对清算风险的有效控制。例如,对不同区域本地监管特色报表的支持;合规检查、反洗钱等风险控制流程与支付清算流程的整合,以及差异化流程定制;清算平台运行状况、业务量快照、本地清算状态等全方位监控。

从外部系统(如银联、VISA/MASTER等第三方组织)接收数据时,由于其系统机器时间不能与银行系统时间精确同步,且两者均存在提前、推后日切等特殊情况。因而无法保证外部清算文件在银行清算对账处理开始前提供。故为了减少银行系统对外部数据的等待依赖,设计时应考虑支持多日数据的合并处理,在银行系统因故提前日切或第三方组织因故推迟日切时,系统空跑处理;待次日数据准备妥当后,系统支持将多日数据合并上送对账。

随着第三方支付,以及跨行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外部系统处理压力日渐增大。为降低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依赖,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设计时,在不影响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相对独立的模块剥离出来,将非核心业务流程与核心处理流程分离,以提高系统处理时效。例如,在基于银联网络跨行交易批量清算中,将交易对账、资金清算发报等业务时效性要求较高且与银行各应用系统交互较少的处理,单独安排在日间批量运行;同时,将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时效性要求较低的处理,安排在T+1日日终批量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