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障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特点详解

视障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特点详解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视觉障碍对视障儿童在动作发展上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动作发展迟缓研究表明,虽然少数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但其中迟缓者在行走等动作领域的发展要比普通儿童晚2年多。(三)盲相和常人相比,视障儿童会有一些独特的表情、神态、动作,我们称之为盲相。

视障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特点详解

从总体上来讲,视觉障碍儿童在身体发展上呈现以下特征。

(一)发育速度缓慢

视障儿童的身体发育速度比同龄普通儿童缓慢。由于缺乏视觉刺激,早期抬头、抓握等动作的形成受影响,所以视障儿童普遍存在颈部肌肉发育迟缓的现象,并且也对其他部分肌肉的发育造成影响。研究表明,视障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大腿围、肩宽、骨盆宽发育等级都较低,尤其是身高和骨盆宽明显偏低。视障儿童的青春发育突增期明显滞后于正常学生,平均要落后2年之多。

(二)身体素质较差

视障儿童的身体素质比同龄普通儿童差。视障儿童的肺活量明显低于普通儿童。视障儿童中肺活量为上等和中上等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16%和18%;而中下等和下等的男女生却分别占55%和56%。视障儿童的心率运动负荷后高于普通儿童,最大耗氧量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三)第二性征发育较晚

第二性征是青春期发育的标志,有研究表明,视障儿童第二性征的发育(胡须、乳房腋毛等)均比普通儿童晚2年以上。由于行文的需要,本书在这方面不多作展开。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视觉障碍对视障儿童在动作发展上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视觉是个体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通道之一,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是由视觉提供的。虽然视觉障碍与动作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视觉感知是触发个体对信息产生行为反馈——包括对自我动作的感知,以及在环境中姿势控制等——的重要条件。因而视觉障碍会对动作发展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动作发展的缺陷又对个体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动作发展迟缓

研究表明,虽然少数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但其中迟缓者在行走等动作领域的发展要比普通儿童晚2年多。在低视力样本和普通儿童样本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普通儿童平均6.1个月学会坐,低视力儿童要7.4个月;普通儿童在7.3个月的时候可以爬行,低视力儿童要8.5个月;普通儿童8.8个月就可以沿着物体爬起,低视力儿童需要10个月才能做到;普通儿童能够站立与行走的时间分别是8.6个月和12.2个月,低视力儿童则需要10.7个月和14.5个月。可见,低视力儿童的动作发展明显晚于普通儿童。低视力属于视障群体中程度较轻的一类,结果尚且如此,那全盲所受的影响就更可想而知了。(www.xing528.com)

(二)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均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由于视力问题,视障儿童无法通过手眼协调来学习、控制精细动作,因此,他们很难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情况下完成像钉纽扣、穿珠子等需要有视觉信息协助的精细动作。而且,由于缺乏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缺乏明确的动作概念和恰当的动作运用实践,视障儿童会在诸如跨、跑、跳、举等粗大动作领域表现出更显著的不足。

由于视觉的缺陷,视障儿童无法像普通人那样通过视觉信息来做出或矫正身体动作,视觉缺陷所导致的空间认知问题也影响视障儿童肢体空间位置上的调整,进而影响他们在平衡性上的发展。

戏剧表演恰恰是以舞台行动为基础的,需要肢体的平衡性,需要大量的粗大与精细动作呈现,所以视障儿童面临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盲相

和常人相比,视障儿童会有一些独特的表情、神态、动作,我们称之为盲相。

由于缺乏有效的视觉刺激,视障儿童往往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在神态、表情、肢体等领域建立起社会化的表达体系。同时,由于视觉反馈的缺失,他们也很难观察到并修正自身在这些领域的问题。所以,在他们身上往往可以明显看到有别于常人的表现。就拿最基本的哭与笑来说,我们能很容易看出全盲儿童的不同。

盲相不仅体现在表情与神态上,还体现在动作方面。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视障儿童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周围纷繁的环境获得完整的了解,因而他们往往无法做出和各种环境相匹配的动作。这就更诱发、加剧了盲相的产生。所以,视障儿童往往在楼梯走完后还会再抬一下脚;在贴近房门时才能确定房间的入口,并以明显近于常人的距离贴着门摸到扶手后进入房间;至于在上下自动扶梯、上下车等更复杂环境中,他们表现出的差异性就更明显了。

盲相还体现在许多下意识的行为上。视觉的缺失、对环境控制力的下降,往往会使得他们随时做出自我保护的动作。比如,我们常见到视障儿童在走路时,双手朝前伸或脚在地上蹭等,这些均属于自我保护姿态。更有部分视障儿童还会有更严重的异常举动,如摇头晃脑、挤眼睛或用手指压眼睛、摆动身体、凝视光源、在一个地方绕圈子、不间断的重复同一动作等。

我们要明确的是,盲相并不是视障者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由视觉缺失所造成的伴随性结果。它不应该成为我们视视障者为异类的标签,而应该是我们在和视障者接触时建立接纳心和包容度的起点,是更好地去帮助他们的切入口。

当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这些都是戏剧舞台表演的大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状,只有缓解或控制这些特殊性,才能使戏剧教育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