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的康复成果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的康复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先借助一张表格来探寻戏剧教育活动和视障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内时钟定位法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是一种从自身出发来确定周围方位的方法。其康复价值不言而喻。戏剧教育活动在视障儿童心理领域的矫治与康复作用更为明显。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的康复成果

上文已对视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如果要提炼出比较明显的不足,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形体感知和表现力差,空间感知及行动力差。这里再稍作简单分析。

视障儿童对于自己的神态和动作缺乏足够的支配力,容易表现出许多不协调的表情和行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模仿练习,表现出的喜怒哭笑都和常人有着明显的区别,表情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与常人相比存在很大的不足。视力障碍还导致他们缺乏清晰准确的动作概念,对诸如“跑”“跳”“敬礼”“抬脚”等基本动作都很难准确完成,至于复杂精细的动作就更可想而知了。

视觉上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视障儿童的感知和活动范围,导致他们缺乏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控制力。在短时间内,他们既无从获得所处空间的整体概念,也无法判断自己在某个空间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因而举手投足间多表现出由于不确定而引起的犹疑、胆怯、畏缩,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与具体环境不符的各种滑稽、冒失、甚至是险象环生的动作行为。

空间感知能力缺失所带来的影响极其巨大,它甚至极大地影响了视障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从生理上简单来说,因为缺乏有效的来源于环境信息的刺激,他们往往会显得缺乏行动意愿和探索热情,这使得他们在肌肉、力量、平衡觉、运动觉等方面的发育均会表现为迟缓及不足。从心理层面来看,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缺乏,影响了视障儿童对于世界与周围人与事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准确判断与理解,影响了他们与外界信息的交流与互换。

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戏剧教育实践,目睹了太多的发展与成长,见证了太多的改变与奇迹,充分感受到了戏剧教育对于视障儿童的意义所在。

首先,戏剧本身就蕴含着疗愈与康复功能,戏剧治疗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简单来说,戏剧治疗通过运用戏剧(排演)手段来达到一定的治疗身心的目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诗学》中论述过戏剧的治疗效果,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以具有节奏和音调的语言作为媒介,借助剧中人物的动作进行情感表达。观众通过观看悲剧,对剧中人物变幻无常的命运产生怜悯和恐惧之情,进而得以宣泄感情、净化心灵。”这是现今发现最早的对于戏剧治疗作用的论述。1979年,英国戏剧治疗师协会指出,戏剧治疗是一种手段,用以协助人们去了解与舒缓社会及心理上的压力,解决精神上的疾病与障碍。戏剧治疗以简单的象征性的表达、创作性的架构,包括口语与肢体的交流,使参与者借由个人与团体来认知自我。罗勃·蓝迪认为,典型的治疗对象包括:情绪障碍者,肢体残障者,聋、盲、心理发展残缺者,社会恐惧症患者或老年人,也适用于需要充分实现自我潜能或面临转折点的人。可见其适用范围之广。

当然,戏剧治疗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欧美国家,戏剧治疗师需要接受心理学、戏剧等多方面的专门训练,并要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笔者虽然不具备这方面的资质,但仅就个人的实践观察,也在许多层面感受到了戏剧对于视障儿童的康复与疗愈价值。

其次,视障儿童的戏剧教育并不是单学科的课程或科目,而是一门建立在戏剧活动专业性基础上,同时交叉了各类康复矫正技术的跨学科综合性教育活动(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有所论述)。正因如此,这既意味着戏剧教育需要多学科支撑才能顺利开展,同时也意味着在戏剧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从各个领域对视障儿童进行有效的矫治与复健。这既是面向视障儿童开展戏剧教育的最大难点,同时也成为戏剧教育对于视障儿童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www.xing528.com)

我们先借助一张表格来探寻戏剧教育活动和视障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显然,一张表格无法涵盖全部内容;同时,限于水平,表格中项目或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也可能存在不足。不过,我们仍可以透过这张表格,了解戏剧教育活动对于视障儿童的康复意义。

对戏剧康复作用的挖掘与运用蕴含在我们所开展的各类戏剧教育活动中,后文有着详细的陈述,这里略选一项,稍作介绍。

我们知道,戏剧需要大量的空间行走。这既是对视障儿童接受戏剧教育活动的一大挑战,也是视障儿童增加环境控制力和提升自我活动能力的一大契机。我们以舞台演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内时钟定位法”可以协助弥补舞台空间感知的不足。内时钟定位法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是一种从自身出发来确定周围方位的方法。定位者身前方向为12点,身后方向为6点,左边为9点,右边为3点……这种定位法做到了平面位置的全覆盖。我们把这种方法广泛地运用于舞台定位上。舞台既有绝对的空间大小,也有相对的空间距离。因而,我们设想每位视障儿童都把彼此作为参照系,从自身出发,根据周围儿童所处的点位和距离来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内时钟定位”的运用摆脱了对视觉的依赖,降低了绝对空间感知所带来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所有场景,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环境的感知、判断和控制能力。其康复价值不言而喻。

戏剧教育活动在视障儿童心理领域的矫治与康复作用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集体的戏剧创作过程,有益于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质量的戏剧教育活动,通过不断转换的活动角色,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特性,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和包容的形态,能帮助视障儿童渐渐地从特殊走向普通,从偏狭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让他们得以跳出狭隘的视障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持续的戏剧教育,使视障儿童会在多种层面获得情感体验与价值认知,会在不断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对自身产生信心与力量,会在体验与解读过程中获得身心重建,会在团队活动中获得发展与完善。并且,这一切经历会作用于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能引导其内在心理品质的提升,促进个人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改进,能有效促进他们在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点在下文中会有具体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