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二元变迁互动框架

大学生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二元变迁互动框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实践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变迁,两者之间呈现互动关系,这一互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引发了社会整体消费文化的变迁,也为大学生消费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变迁提供了制度环境与时代条件。消费文化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变迁是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过程。

大学生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二元变迁互动框架

消费实践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变迁,两者之间呈现互动关系,这一互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引发了社会整体消费文化的变迁,也为大学生消费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变迁提供了制度环境与时代条件。大学生消费实践的嬗变是社会变迁的一个过程和缩影。政治出身推荐、高考入学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扩招,不同时期考试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大学生身份认同及其建构方式的变化。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与之匹配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变迁的一部分。正如孙立平教授认为的,“在改革之前我国的总体性社会结构中,国家几乎垄断了包括人们生存与发展机会及信息资源在内的全部重要资源,而且国家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还有相当任意的特点”。[6]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高度同质性的特性逐渐改变,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步分化,使国人的物质消费和生活方式愈见丰富和多样,也表现出现代化社会变迁特征。大学生身份认同最主要的一个变迁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其身份认同从之前的湮没在意识形态、宏大叙事、集体意识向呈现自己个性的身份转变,大学生由之前那个负载着集体主义的精英转向体现自我意识、呈现自我个性的个体,这与中国的时代巨变相吻合。

社会变迁为大学生各种消费提供了宏观背景,在此背景下,他们的消费文化也呈现了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顺应的特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消费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消费文化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变迁是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过程。运用吉登斯“结构二重性”来理解即是,社会变迁作为一种结构力量为消费文化的变迁提供了“可利用的规则和资源”。

身份的变化对于社会变迁具有基础性意义。[7]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也是中国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各类主体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变革,大学生作为一类社会身份主体也必然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大学生身份的结构性变革是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的外显性表露。(www.xing528.com)

社会结构变迁是大学生身份认同变迁的深层原因。大学生身份认同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社会结构中谋求地位的需要,伴随身份认同的过程,与此相联系的利益、权利、生活方式、文化等各种价值诉求随之展现。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结构中,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有着一套较为固定的资源和机制,但随着社会转型,这些资源和机制发生了变化。消费实践与身份认同之间可以理解为互动的关系。不同的消费实践下,大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建构他们的精英身份认同。改革开放是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呈现了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顺应的特点。大学生身份认同最主要的一个变迁就在于,其身份认同从之前的湮没在意识形态、宏大叙事、集体意识向呈现自己的个性身份转变,大学生由之前那个负载着集体主义的精英转向体现自我意识、呈现自我个性的个体,这与中国的时代巨变相吻合。消费文化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变迁,是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