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身份认同:ICT消费中的视角

大学生身份认同:ICT消费中的视角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CT产品的符号化代表着一种文化形象、一种生活方式,经过消费过程,对其产生的文本意义进行阅读,产生精神共鸣。ICT产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具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理想寄托。网络购物是在虚拟的空间发生,具有独特表征的想象空间。淘宝等电子商城本身已经变成了展示消费的景观,日益被看作反复性的、随时可购物的消费场所,在电子商城购物本身代表着年轻人前卫的购物方式。

大学生身份认同:ICT消费中的视角

ICT产品是一种技术融合的体现,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创新与体验融合是当今时代的行动主题。ICT产品的符号化代表着一种文化形象、一种生活方式,经过消费过程,对其产生的文本意义进行阅读,产生精神共鸣。ICT产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具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理想寄托。在消费者主体生活时空以外的某个地方,既不存在于产品设计者、生产者所预先假设的理想画面,也不同于消费者主体以往的消费经验,这一物的文本所带来的意义、理想,并不是存在于真实的现实当中,而是向它靠近的途中而已。ICT产品的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和技术结合起来的组合体,是不断发明创造与改良的过程,人们对于这种产品的期待与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融为一体,认为ICT产品的发展和改良已经成为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在ICT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2010年左右,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消费调查发现,诺基亚功能手机受到这个群体的普遍认可,而在2012年左右的访谈中可以看到,智能机已经在大学校园中迅速普及,功能机却踪迹难觅。

2010年可以称得上是智能手机元年吧,这一年的iPhone4上市,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概就是这个时间之后,有些比较潮的同学先换了智能机。2011年小米手机上市后,越来越多的同学们都用上了智能机。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刷微博、看人人,吃饭的时候也不忘拿出手机刷一下,如果拿的是功能机,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大家都想跟上潮流,谁也不愿意老土,都纷纷换了智能手机。

(访谈对象F36的部分访谈内容,2012年10月28日)

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机子使用方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智能机相对于功能机来讲,是一种科技进步的体现。大学生是对信息非常敏感的一个群体,智能机的出现,成为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一个符号,大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去消费、去拥有。使用智能机意味着跟着现代科技的潮流,没有落伍。

网络延伸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种种体验,网络购物作为一种便捷、实时、无时间空间限制的互动,成为消费世界的新景观。通过网络可以浏览、购买商品,点击鼠标、键盘,下单购物,物流送货上门,给大学生们以全新的消费体验。

问:你们(大学生)网购多吗?

答:多啊,周围同学都在网购,经常是每个宿舍外面都堆了些快递盒子,什么都有,日用品、食物、书、u盘、电源什么的。一号店、京东、亚马逊、当当、万能的某宝,你想找什么,都可以找得到,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淘、下单,如果某种商品“秒杀”正好赶上上课的时间,就用手机终端淘宝,或者翘课回宿舍去秒,基本上没什么可以阻挡我们淘宝。去年双十一前后,大家都在寝室里上网买东西,还有些帮家里买日用品。虽然拿回家比较麻烦,而且也就便宜一点点,但是,很喜欢这种帮家里做点事情的感觉。有些还帮老师买,一个老师给宝宝买某个日本牌子纸尿裤,每个ID限购两包,她就让我们三个同学帮忙,每人帮她抢两包。凌晨12点钟的时候,我们立马开抢,我们比较习惯这种“抢”的氛围。

(访谈对象F37的部分访谈内容,2013年4月28日)

网购由一种时尚的表征转为日常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其背后的社会学意义,是由网络所建构的现实时间与空间的数字再现。网络购物是在虚拟的空间发生,具有独特表征的想象空间。在网购的这个空间里,大学生不再是处处受限的边缘群体,他们熟悉网购的方式、流程,他们是网购的先行者

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是方便、时尚的选择,网上商城对于大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景观世界,可以不断地浏览,昼夜不休,也可以秘密地购买。由于是网络交易,具有匿名性质,东西邮寄过来也是有包装,不会有人知道你买了什么,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安全、隐秘的购物渠道。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消费,也可以选择只看不买的橱窗购物,这种视觉体验和随意浏览商品的行为在21世纪越来越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淘宝等电子商城本身已经变成了展示消费的景观,日益被看作反复性的、随时可购物的消费场所,在电子商城购物本身代表着年轻人前卫的购物方式。一个梦幻世界展现在网上商城中,应有尽有、五彩斑斓,只要根据需求点击搜索引擎就可以。淘宝等电子商城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购物体验。

问:你们群体的网购与其他群体有差别吗?

答:肯定有啊。没有什么群体有我们这么多自由的时间,如果是年长的人,我爸妈他们,基本上都不太会用电脑,即使用电脑,一般也不会选择网络购物,用我妈的话说,不习惯,她们还是喜欢去商场逛的氛围,估计是她对网络不信任吧。

问:如果是你们同龄非大学生群体呢?

答:你是说打工的吗?(www.xing528.com)

问:也可以这样理解。

答:他们没有我们这么空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上班时间应该不能网购,下班了回去休息。如果上网的话,一般也去网吧,去网吧购物不安全,他们去网吧也都是聊天、玩游戏,很难说是为了网购去网吧。我们学校理发店的几个师傅,和我们年纪差不多,他们基本就去下沙商贸城买东西。他们说,眼见为实。另外,他们住的地方也没有电脑,不方便上网,手机淘宝又不肯用,不愿意网购。

(访谈对象F38的部分访谈内容,2013年5月16日)

与父辈群体喜欢逛商场相比,大学生更喜爱网络购物,而与同龄的非大学生群体相比,他们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自由空间,来进行网络购物。对于网购这个新鲜事物,大学生乐于接受且乐在其中。同时,他们迅速适应网络消费,可以从众多的网络商品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产品,自如地选择是他们具备的能力。文化习性决定了它获取所属消费圈的恰当消费资讯的能力。恰如布迪厄所说的,“不在于穿什么,而在于怎样穿”。[10]文化品位的形成与投入与获得消费资讯能力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如何获得与自己所属的阶层或者群体消费相匹配的消费文化资讯,以及投入其中的时间、获得的知识,往往成为其进入某种群体的无形壁垒,或者成为今天群体认同和区分的潜在因素。维持消费风格或文化品位资讯的获得,以及获得这些资讯的能力,取决于投入其中的时间,取决于时间的文化熏染和积淀,这个恰恰体现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习性。网购本身也是一种区隔,它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随时随地的行为,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对于另外一些群体,网购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那些年长的、习惯商场购物的人群对网购很难接受,且认为自己无法驾驭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如果这些年长者习惯于网络购物,一定被认为是现代的、跟得上时代潮流的。而对于年轻的打工者,即使他们与大学生一样年轻,但是由于已经工作,大部分的时空是制度时间和非自由空间,自由时间、空间与大学生相比非常有限,他们无法像大学生一样随时、自由地使用网络,他们也无法将网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熟悉产生距离感,进而不信任网络购物方式,很难将它融入自己的生活。

大学生与全球化的一个连接点是他们的一种消费方式“海淘”。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全球化所带来的商品流通、意义的生产,很大程度改变了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空间感和参照坐标。

我是耳机发烧友,很喜欢一款“魔音”耳机,但是国内卖得好贵,即使淘宝上也要一两千。听同学在说“海淘”的事情,我也去看了看,在美国亚马逊网(www.amazon.com)上有我喜欢的那款,而且价位太划算了,算上运费也不到六百块。我就先试了下水,注册了转运公司,平时淘宝也都有信用卡,下单后,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我们圈里的几个朋友很羡慕,后来也帮他们陆续地下了几单,结果都比较满意。只有一个同学被查税,爆箱目前还没有碰到。“海淘”真是好,以前认为国外进口的商品离我们好远,虽然商品质量非常好,但价钱太贵了,难以触及,没想到现在可以直接购买了。“海淘”让我和同学们有了一种与世界相连的现代感,还有那种隐隐的自由感。

(访谈对象F39的部分访谈内容,2013年6月20日)

大学生使用海淘购买ICT产品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遇到产品破损、被调包等情况,与国外的网站进行维权的过程会非常复杂且困难,但是大学生仍然热衷于此,喜欢在国外网站购物过程带来的与全球同步、能买到国外原装进口产品的满足感当中。这个购物过程也已被符号化,这个符号的“能指”指向ICT产品现代文明的象征,“所指”则指向域外风情,不在此处在国外,以假想的方式产生一种西方的、现代的、前卫的身份幻觉和体验。

我的同学在美国留学,经常在邮件里提到美国的电子产品质量好、价钱便宜。Kindle在国内1300块,美国144美元。他去年回国的时候,我让他给我带了一款回来,很划算。他给我说,在美国看好直接在官网下单,通过转运公司直接可以寄回国内。我在官网上看了看,虽然是英文网站,但是基本看懂没问题,如果实在吃力,可以下载google chrome浏览软件,随时翻译成所需的语言,十分方便。后来,我的一个同学看到Kindle不错,也想买一个,我们就试用了下海淘。从网上下单到收到货物,不到一个月。当时非常担心爆箱,怕机子弄坏,在运货的时候采用了加固的形式,收到货物时包装完好。人品非常好,无税。

(访谈对象F20的部分访谈内容,2012年9月3日)

“海淘”终归是一种网络购物,是全球化背景下创造出的新的消费方式。大学生们分享的是“国外的”“敢于尝试的”的符号想象,在购物时,海淘的产品是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原装进口的,相对于国产商品,这是一种档次,被解读为品质超群的、质量有保证的优质产品。大学生通过ICT产品消费的过程,体验到了全球化时代的科技进步,找到了现代社会的存在感,这是他们建构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性在日常生活的辽阔领域中扩展了个人实现和安全的领域。各种全球性联系正是个人自我实现的真正条件,包括那些为降低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而建立起来的联系。[11]大学生们“海淘”不仅仅是一种购物行为,他们通过这种消费方式与国际化等符号紧密相连,这些是他们标识自我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重要资源。空间的意义在于它既是消费的外在条件,也是消费的对象,因此,也成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资源。在特定空间的范围内,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消费他们认同的商品,由此形成一种身份补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