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馆发展的典范案例 - 我的群文工作

文化馆发展的典范案例 - 我的群文工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座谈会过程中,主办方请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做典型经验交流,特别是厦门思明区,对文化的投入非常大,让我冰冷的心有了些许的温暖,但对文化部门总体的感觉就如其中一个馆长比喻的那样:文化就像人脸上的眉毛,有钱修一修,漂亮!回到厦门,和领导闲聊中,聊到这两年财政给文化馆预算的活动经费,局长说“2万”,怎么也是“2万”?

文化馆发展的典范案例 - 我的群文工作

2004年,从教育行业改行到文化系统的我,一到文体局报到,就被安排在局里协助办公室工作,而人事关系因属事业编制,就落在文化馆。当时的文化馆连同我总共三个编制,在岗的只有一人。文化馆基本形同虚设,属于有机构,没有人员的状态,其大部分职能被纳入文体局整盘工作中,还有一部分类似培训的工作基本无法正常开展。

2006年,当时还在局办公室的我,因海沧区没有文化馆馆长,临时代表海沧区文化馆参加全省文化馆馆长会议,到了现场,终于感受到了体制内那种被边缘化群体的状态。以下是我和两位馆长的对话:

我:您好,请问你们文化馆编制人员有多少?

馆长甲:20多个;

我:平时你们都怎么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馆长甲:政府给经费就干活,没有给经费就没办法开展工作。

我:财政给你们一年的活动经费是多少?

馆长甲:2万块,还不够支付水电费,所以没活动时这些人都不来上班,可以节省经费。

我:那政府怎么给你们那么多编制人员?

馆长甲:都是一些有能力安排的人把人员安排进来,但这些人能否干活,需不需要干活,没人管。

……(www.xing528.com)

又找到另一位馆长

我:你们馆好像还不错,听说还组织馆里的人员一起到外面采风过。

馆长乙:是,带大家出去走走开开眼界。

我:经费怎么走?

馆长乙:我的画比较受欢迎,找到两家企业,画两幅画送给企业,企业负责赞助我们的采风费用。我告诉你哟,如果馆长没有艺术特长,根本当不了馆长,首先就是经费争取不来,其次就是没有人服你。

我:……

谈话后,我的心情沉入谷底,想过文化馆弱势,但从来没想过是这种状态,专业技术干部可以不用上班,政府可以不用拨付活动经费,还可以把大量的编制人员往里塞的团队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呀。

但在座谈会过程中,主办方请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做典型经验交流,特别是厦门思明区,对文化的投入非常大,让我冰冷的心有了些许的温暖,但对文化部门总体的感觉就如其中一个馆长比喻的那样:文化就像人脸上的眉毛,有钱修一修,漂亮!没钱放在那里也无伤大雅。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教学等就像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巴器官一样,没有是不行的,所以不要太指望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时候给予文化更多的投入。

回到厦门,和领导闲聊中,聊到这两年财政给文化馆预算的活动经费,局长说“2万”,怎么也是“2万”?考虑到平时文体局开展的活动不少,又问局长:“那平时开展的经费怎么来的?”局长说:“申请专项或请其他单位挂名一起组织。”

我非常迷茫,假如到文化馆,我该怎么开展工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