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夜深人不静》小品参赛花絮——《我的群文工作》

《夜深人不静》小品参赛花絮——《我的群文工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海沧区文化馆选送的《夜深人不静》参加第五届小戏小品比赛,获得“剧目奖”,纯属偶然。“严”的成果《夜深人不静》要参加在张家港举办的终赛,尽管知道获得大奖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我们还是准备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

《夜深人不静》小品参赛花絮——《我的群文工作》

由于海沧区文化馆的人员结构问题(大部分从教育岗位上转岗),精品创作一直是弱项。庆幸的是,政府也不以这项工作作为评聘职称和年终考核的依据,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并未投入过多,当然,关注的程度也如是。2013年,海沧区文化馆选送的《夜深人不静》参加第五届小戏小品比赛,获得“剧目奖”,纯属偶然。

助人是起因

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之前,市委宣传部创作中心的武扬老师找到我,说他所创作的一个作品《社区的故事》获得参加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初赛的资格,现急需找个单位作为依托,编排他的作品参加比赛,我浏览了一下作品,因创作的时间在2006年左右,题材比较陈旧,表现方法也很一般,觉得选送后获奖的机会不大,考虑到经费、演员以及工作安排,本想拒绝,但看到武扬老师参加比赛的心切,而且他也表示,会争取市委宣传部给予经费补助,协助解决演员等问题,我动了恻隐之心,决定接下这摊事,开始准备比赛等相关事宜。

造就了别人,成就了自己

准备参加比赛了,经过和中国剧协的协调和沟通,同意我们将原有的剧本从题目和内容上进行修改,于是《社区的故事》就变成了《夜深人不静》,武扬老师请了他东莞作协班的同学葛豪帮忙导演。他和夫人作为男女主角,在初赛前进行了艰苦的排练,文化馆作为选送单位,做好排练的后勤保障和道具制作等工作。经过初赛,我们选送的节目获得了参加终赛的资格,被评为“优秀推荐剧目”,了结了武扬老师一桩心愿,而海沧区文化馆在组织和参赛过程中,增长了知识,熟悉了比赛的规则和流程。为今后小戏小品类精品创作奠定了基础。

“严”的成果

《夜深人不静》要参加在张家港举办的终赛,尽管知道获得大奖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我们还是准备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困难有许多,首先还是剧本的修改,一波三折,负责创作的武扬老师和导演葛豪以及我们文化馆之间一直都难以达成共识,最后还是尊重导演的意思进行了修改。其次是演员的选择,考虑到参加的是全国比赛,还是用有表演基础的演员,经过推荐和了解,最终确定让几个有表演基础的年轻演员参加排练和比赛。

演员小庄推荐了一个学表演的朋友小王,觉得他很适合剧本中老鼠的角色,通过提前征求意见后,他表示很乐意参与这个比赛。(www.xing528.com)

比赛时间是10月底,我们在国庆后才开始排练,导演工作忙,能帮我们排练的时间也就一周,我心里很着急,觉得在演员方面不能出现任何失误了。但听说这一行业的人,平时时间观念就不是很强,我心里更没底。

第一次全员排练,讲好8∶30,我和导演8∶00左右就在排练厅里等着,8∶30,三个演员中的其中两个已经到位,而那位没有见过面的“老鼠”却不见人影,叫小庄联系时,发现手机关机,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里想,难道历史又将重演——初赛时就因为演员的问题导致排练极不顺畅,我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联系小王,同时发动全馆力量,再寻找合适的人选,准备启动备选方案。九点左右,我们通过朋友联系上小王的夫人后才打通电话,他表示马上过来,在那个时间段,我们也联系上一个可以表演,但舞台基础略逊点的人选小宋(未学表演,擅长语言节目);9∶30,小王说在路上,我算了一下他家到排练厅的路程,不会超过20分钟。9∶50,还是不见踪影,联系他,他说还在路上。我决定放弃他,马上叫小宋赶到排练厅,小宋不到20分钟就到了排练厅,在10∶30前,终于开始排练了。

小王在11∶00左右才赶到排练厅,得知失去机会时,他也表示很遗憾和后悔。

几个演员也许看到我临场换人,处理方式不留情面,从此以后,排练非常顺利,基本未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直到比赛,他们始终听从指挥和安排,顺利完成比赛任务。

今后参赛的目的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对这种精品产生的方式有了少许的了解,有些单位参加比赛纯粹为了获奖,花钱请人写剧本,花钱请演员,花钱请导演,就是为了拿一个大奖,使之成为单位的一项业绩。

对于我馆而言,参加这类型的比赛必须与自己的工作计划结合起来,最起码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作品里的导演或创作或演员,必须是我们馆里专业技术干部可以参与的,参赛的目的是可以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其次,参赛的作品能够服务于群众舞台,比赛结束后还能经常在本区的群众性演出中展示,作为精品节目呈现给百姓。也许这样才有参赛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