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三个一行动:我的群文工作

实施三个一行动:我的群文工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三个一”行动有助于“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拆迁村落民俗文化调查、搜集,为每个拆迁村落编辑一本书。只有开展普查,我们才能对村落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给予全局和整体的把握,才能比较、鉴别来认清保护的重点,制定出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厦门海沧区选派文化馆非遗工作者为拆迁村落编辑“风土海沧”系列丛书,拆一个村,出一本书,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赞赏。一座“民俗博物馆”。

实施三个一行动:我的群文工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农村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如厦门海沧许多村落每年都举行的蜈蚣阁、送王船龙舟、祭祖等民俗活动,成了凝聚、整合村民的力量。

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这些村落的搬迁和消失,许多村民离开了滋养他们成长的土壤,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群体和生活环境,变成社区居民,他们居住在统一规划、环境优美的社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优质的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手里还揣着政府发放的拆迁补偿款,从表现看,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这些居民原有的知识程度和阅历,使他们无法马上接受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一个村庄搬迁和消逝带走的不仅是古老的村落,还会带走它所蕴含的文化与沉重的记忆。伴随着大量村落的消失,他们所寄托“根”文化也随之消失殆尽,他们变得茫然,无所适从,这种社区所居住的群体成为徘徊城市社区边缘地带,造成村不村,城不城的“伪城区”现象,“六合彩”“赌博”等不良的黑色文化趁机而入。对传统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实施“三个一”行动有助于“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本“书”。开展拆迁村落民俗文化调查、搜集,为每个拆迁村落编辑一本书。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俗志资料都不够详尽,有些地区还缺乏一般性民俗调查,对拆迁村落进行民俗文化普查是保护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开展普查,我们才能对村落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给予全局和整体的把握,才能比较、鉴别来认清保护的重点,制定出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普查的重点要放在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事象上,主要指在基层民众生产生活中现时传承、演变、遗留或尚为老人们清楚记忆的各种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具体可以参照非遗普查的线索,如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几类,但在调查中应避免对民俗作机械的分类,要从实际出发重点选择代表地方特点的事象。要注意发现民俗事象之间的实际关联,同时注意了解当地历史和典型传人的生活经历,构成内容比较完整的调查个案。(www.xing528.com)

调查结束后,编撰拆迁村落民俗志丛书,这不仅为即将消失的村落留下可供追忆的材料,也将为今后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雄厚的资料宝库,其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难以估价。厦门海沧区选派文化馆非遗工作者为拆迁村落编辑“风土海沧”系列丛书,拆一个村,出一本书,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赞赏。

一座“民俗博物馆”。因地制宜,建立村落博物馆,每个自然形成的村落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和文化,有不少值得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拆迁重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鼓励方案,动员村民把自己家里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捐献出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现代储存记录手段等方法保留下来,实现“一村一馆”,至少是文化遗产丰富的村庄建立一个博物馆或纪念馆,让子孙后代可以通过这些浓缩的精品穿越时光,了解祖先的发展足迹。厦门海沧就设立“海沧区非遗展厅”“海沧区生态展览馆”等,其中海沧非遗展厅就按照海沧原居民居住的红砖古厝形状来设计,展示海沧人家农耕渔猎的生活状态,展物大多是居民自愿捐出的珍藏多年的传统的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用具,村民到了非遗展厅,就能找寻祖先的足迹。

一座宗祠。宗祠和家庙是村民缅怀祖先的场所,也是他们举办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平台,政府部门要尊重民情及地方民俗文化。在拆迁旧的村落和建设新社区之前,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征求被安置居民对新小区的建设要求,充分考虑和尊重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乡土乡情及传统的民俗活动,对于传统姓氏比较集中的村落,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安置村民祭祖的宗祠、家庙,为村民寻根谒祖和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

这种做法一举多得,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体现政府对村民的一种人性的关怀,让村民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