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中叶扬州曲家群体研究:切磋曲艺,交游密切

清中叶扬州曲家群体研究:切磋曲艺,交游密切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地籍曲家虽短暂流寓于扬州,但大多好交游,与扬州籍曲家唱酬往来。因此扬州曲家群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了家族与师友错落有致的人际网络。前期以金兆燕为中心,形成了错杂的交游网络。两人皆为两淮商总江春座上客,拈韵谱曲,过从甚密。这种集群性与清中叶扬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密切相关。因受史料限制,笔者未见前代曲家形成交游网络之迹象。)显然他们之间并未形成像清中叶扬州曲家这样复杂而密切的交际网络。

清中叶扬州曲家群体研究:切磋曲艺,交游密切

外地籍曲家虽短暂流寓于扬州,但大多好交游,与扬州籍曲家唱酬往来。因此扬州曲家群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了家族与师友错落有致的人际网络。他们或以姻亲而关联,或以乡分而托交,或以主宾而从游,或以友朋而密迩,或以师生而情笃。彼此有着相似的曲学爱好,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

前期以金兆燕为中心,形成了错杂的交游网络。未仕前,金兆燕谋食扬州,与朱夰皆为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幕僚,两人创制了《雅雨堂两种曲》。因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之绍引,金兆燕与扬州曲家群中年辈较长的李本宣亦有交往。出仕为扬州府学教授后,金兆燕与安定书院山长蒋士铨交情深笃。两人皆为两淮商总江春座上客,拈韵谱曲,过从甚密。金兆燕与焦循存师生之谊,和凌廷堪这位青年才彦更有忘年交情。三年书院讲授,蒋士铨泽惠扬州士林,阮元、焦循、凌廷堪等后学皆心香瓣之。沈起凤与曲家朱夰忘年交情笃厚。

乾隆四十五年(1780)底扬州词曲删改局设立,以总校黄文旸为中心,聚集了金兆燕、凌廷堪、程枚、李斗等曲家。诸人既是他在词曲删改局的同仁,也是他志同道合的曲友。分校凌廷堪与黄文旸为忘年交,其制艺文章多得黄氏指点。程枚与凌廷堪同任分校,又是同里学侣,友情深笃,在扬州时皆与黄文旸、李斗交游往来。金兆燕、江周皆为黄文旸的知交好友。而甘泉黄家、焦家与仪征李家,三家存姻戚之谊,因此焦循一度与黄文旸、李斗时相过从,忘年交情深厚。

乾嘉之际,两淮盐运使曾燠题襟馆中,名流咸集,文学活动鼎盛。曲家仲振奎、黄文旸、李斗、焦循皆参与了诗文雅集。蒋士铨之三子知让亦居曾燠幕府中,与仲振奎有诗文酬唱。(www.xing528.com)

显然扬州曲家具有集群性。这种集群性与清中叶扬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和之后,有清一代扬州皆未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曲家群体。[8]活跃于清代初期、有姓名可考知的扬州曲家(以下简称前代曲家)[9]共12位,包括4位遗民曲家和8位活跃于康雍之际的曲家。遗民曲家中有作品存世的只有两位:一位是隐居北湖、高蹈避世的徐石麒,是扬州曲家尊奉的曲学典范;另一位是传奇《金瓶梅》的作者郑小白,系三代盐商子弟,曾入泉州推官金怀玉幕。另两位作品失传的遗民曲家:蒋世纪生卒年、行迹不详;李长祚入清后隐居不仕,被迫为僧。康雍之际传奇创作趋于繁盛,陆舜、张幼学、吴绮、蒋易、汪楫、乔莱、退耕老农等7位曲家中,存世作品仅乔莱的传奇《耆英会记》1种,更不见彼此形成交际网络之记载。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吴绮,这位颇受扬州曲家崇敬的前贤,康熙年间奉诏编写传奇《忠愍记》,演明代杨继盛与严嵩斗争事,圣祖看后龙颜大悦因而授其杨继盛官位,但作品也已佚失。流寓曲家仅张潮1人,所制杂剧5种,皆为单折。其人亦以文学家、刻书家名世。因受史料限制,笔者未见前代曲家形成交游网络之迹象。

乾嘉以后,尤其是晚清民国初期,随着盐业经济的萧条凋敝,扬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位置被新兴的商业城市上海替代,再也没有出现这样具有集群效应的曲家群体。由于时代风云变幻,这时期扬州出现的3位曲家王钟麒、张丹斧、贡少芹皆是从事报业的南社成员,他们关注日益严峻的民族危难与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与批判意识,创作的9种传奇俱传世。他如仪征籍曲家徐复辰,中举后官浙江候补盐大使,1911年后居家杭州,其作品已失传。安徽歙县籍曲家汪宗沂太平天国时流寓泰州,存世传奇《后缇萦》1种。(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上述5位曲家为后代曲家[10]。)显然他们之间并未形成像清中叶扬州曲家这样复杂而密切的交际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