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政治社会化渠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政治社会化渠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调查中让大学生比较几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对自己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程度,从而重点观测政治社会化的不同渠道对大学生认知政治生活与制度、形成政治信仰所施加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大V 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影响非常一般,这与一些学者所预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

不同政治社会化渠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让大学生比较几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对自己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程度,从而重点观测政治社会化的不同渠道对大学生认知政治生活与制度、形成政治信仰所施加的影响。我们使用下面这个陈述来进行测量:“以下不同渠道,会影响你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吗?①父母;②身边优秀的同学;③一直很钦佩的师兄或师姐;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⑤辅导员;⑥学校里熟悉的专业课教师(非思想政治理论课);⑦网络大V;⑧基于移动端的官方媒体APP。”

表1 不同政治社会化渠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续表

如表1 所示,四种政治社会化渠道都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最重要的渠道和第一场所,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父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作用非常巨大。的确,家庭一直被视为子女政治社会化的源始,也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关键要素,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父母在子女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黄希庭、郑涌研究发现,重大政治事件和家庭熏陶是影响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18]。王琳媛调研认为,父母通过与子女日常情感事务的互动,将其政治观、政治兴趣、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传递,对子女的政治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产生鲜明的“政治遗传”[19]。事实上,家庭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成员直接向大学生个体灌输政治知识,家庭成员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身份等都会对大学生个体的政治心理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二,大学生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介入公共事务,这对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社会化有积极正向的作用。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代表性产物,以网络和手机移动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其对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日益显而易见。一种观点认为,新媒体的勃兴为大学生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政治议题带来了新空间,相较于传统媒体在传播时效滞后、场景单一、严肃说教,其更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形成广泛的政治传播影响。比如,凯特·肯斯基认为社交媒体讯息便捷廉价,内容鲜活、多样、即时,且支持双向互动,极大调动了对政治冷漠的青年人的政治兴趣和热情。[20] 巴伯则认为“在规模庞大的社会中面对面的交流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大众传媒的新形式能够为大众社会中的强势民主提供便利”[21]。马小娟更是认为,借助社交媒体公民随时可以就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具体的政策问题形成影响。[22] 另一种观点持相反立场,互联网充斥着大量情绪化表达和真伪未经证实的信息,大学生群体也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训练,其政治参与行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随机性,容易催生新的政治冷漠和媒体抑郁,从而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我们的调查发现,基于移动端的官方媒体APP 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官方媒体客户端可以引导大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理性合法地参与讨论、表达诉求和主张权利,逐步树立起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网络大V 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影响非常一般,这与一些学者所预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网络大V 尽管在网络上非常吸引眼球,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却非常一般。

第三,学校渠道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显著,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23],所谓立德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的政治人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信仰。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是三支非常重要的队伍,需要三者协同发挥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作用是这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表明,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物的影响或暗示[24]。这就意味着专业知识过硬、教学水平高超、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拓展性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一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塑政治行为,全方位锻造政治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 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教师为本整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布局高校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

第四,朋辈群体对于个体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朋辈对大学生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朋辈群体作为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25],由于群体年龄、社会地位相近,朋辈的群体意识、群体行为会影响成员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26]。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高年级的大学生(很钦佩的师兄或师姐)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朋辈群体间成员关系越亲密,相互影响程度就越大。事实上,追求获得被更优秀的朋辈所接纳或认同,这一动机不仅能促进大学生个体去完善政治情感与政治价值观,还能帮助个体突破原有信息局限、刻板认知等认识论上的束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