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孕育民本主义思想的社会土壤

孕育民本主义思想的社会土壤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古代并不是无根之木,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渊源的,可以说,缺失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民本主义思想是难以产生的。正是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等经济土壤,尤其是古代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中的重农意识,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先天的文化土壤。同时,民本主义思想也是古代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孕育民本主义思想的社会土壤

民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古代并不是无根之木,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渊源的,可以说,缺失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民本主义思想是难以产生的。正是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等经济土壤,尤其是古代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中的重农意识,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先天的文化土壤。

古代华夏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他们所生活的中原地区,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有黄河水的灌溉,适宜农业发展,从而孕育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古代中国人以务农为本业,长久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其居有定所,食物充足,知足常乐,因此塑造了中国人重农的思想观念,同样也产生了重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思想,这符合古代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土地是财富,对土地的利用和分配,始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古代中国人的生活诉求很简单,有土地可耕,有房屋可居,再就是能有个稳定的环境进行生产生活。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都会采取一些以民为本的政策,安抚人民,鼓励农耕,奖励生产,以维持社会稳定。(www.xing528.com)

同时,民本主义思想也是古代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动乱,给统治者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就需实施德政,宽厚待民,招揽人心,就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相反则会失掉民心,招致人民的反抗。商纣王因横征暴敛,最终使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了商纣的统治,周王朝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作为准则以警示后继统治者,“德”作为一个新的政治概念被提了出来。“德”的范畴涵盖“敬天”和“保民”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国君要获取政治威望,赢得民心,必须具备“德”与“礼”。其中“德”是指国君要轻徭薄赋,予民休养生息,做到“爱民”“保民”,这是民本主义思想得以产生的现实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