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江文化茁壮生发的孕育地

北江文化茁壮生发的孕育地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江由东西两岸的诸多河流汇成,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北江文化的孕育地。南水,古称洲头水,发源于乳源县安墩头。北江东岸水系以浈江居首,此外还有滃江、墨江、锦江等。横浦关遗址因史料不全,而形成史学界的两种看法。直至1985 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整治东江、北江上游的决议》,加速造林绿化,加强封山育林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

北江文化茁壮生发的孕育地

北江由东西两岸的诸多河流汇成,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北江文化的孕育地。属于西岸水系的有武江、南水、连江、滨江、绥江、潖江等。其中武江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三峰岭,经宜章县的罗家渡流入广东省水口汇入武水,流经临武县、宜章县、乐昌市,在韶关市城区与浈江汇合,全长为260公里,集水面积为7097 平方公里。南水,古称洲头水,发源于乳源县安墩头。主要支流有龙溪和龙归河,在曲江白土镇江入北江,有一个大型南水水库。连江旧称“湟川”,是北江西岸的最大支流,又称小北江,发源于广东连州市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连江,流域面积为10061 平方公里,全长275 公里,流经连州、阳山英德三县市,在英德市连江口镇汇入北江,是沟通连州、阳山、韶关、广州等主要水运航道,有“岭南画廊”和“岭南三峡”之誉的“湟川三峡”等亮丽景点。滨江发源于广东省清新县大雾山,流经清新县和清远市区,全长100 公里,流域面积2000 平方公里。绥江发源于连山县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四会等县,在四会马房汇入北江,部分河水经青岐涌流入西江,全长226 公里,流域面积达7184 平方公里,流经区域多为山区,仅在怀集县染村盆地和四会县城有一片平地。潖江发源于佛冈县东面,在清远市江口镇注入北江,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达1386 平方公里。

北江东岸水系以浈江居首,此外还有滃江、墨江、锦江等。滃江古名称浈水(汉时在英德设置浈阳县),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侧,横贯翁源县境,在英德市东岸咀汇入北江,全长173 公里,集水区域含翁源县全境及英德、新丰、佛冈、曲江、连平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4847 平方公里,下游建有大型长湖水电站,总库容1.49 达亿立方米,是英德的美丽风景区。浈江古代又称昌水,别名浈水、东河、东江,古称保水、横浦,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庾岭石溪湾,南流至今湖口镇下陂山,与源于江西信丰爬栏寨的昌水汇合,西流至县城,又与源于百顺帽子峰的凌江汇合而成浈江,流经广东的南雄、始兴、仁化、曲江等县,在韶关市区与武江汇合成北江,长212 公里。

据考证,分布在南雄大凤一带的浈水段系,曾设横浦关、阳山关和湟溪关三大关口。其中湟溪关正好处在西江和连江汇合的地方,是为了支援上游的横浦关和阳山关而设置,一旦上游的关口被突破,即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是秦汉赵佗扼守岭南和中原交通要道的关防之一。横浦关遗址因史料不全,而形成史学界的两种看法。一是《广东新语》、《中国历史地理概念》、《直隶南雄州志》、《通典》等,均持山关说,认为关在大庚岭上、南雄县西北、大庚岭西南或即是小梅关。二是《史记·尉佗传》、《南康记》等认为在南雄市的浈江边,《水经注》等认为在翁源县的翁江边,梁国昭认为在今始兴县境内浈江与墨江汇合处,以及认为横浦水即今南浦水,秦军从赣江溯桃江而上的一条最快入粤的要道等,均持水关说。评析众说,根据古时水路的重要性,以及史书有关汉军五路攻伐南越,设水军下横浦、洭水(连江)、离水(漓江)、牂柯江(今西江、浔江及上游)的记载和汉字词源,横浦应指河流水关为是。(www.xing528.com)

可以说,自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凿通梅关古道之后,浈江便成了维护国家统一,沟通岭南与岭北,连结长江与珠江的主要航道。宋人蒋之奇曾在《浈水》一诗中,曾以“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北来”的诗句,描绘了汉武帝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派遣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溯赣江至南安,在浈凌两江汇合处造船练兵,备战一年后率20 余米高的楼船师下浈水,载兵甲5 万与伏波将军会师石门,进军番禺,一举扫平南越之乱的壮观情景。清代沈竹坪更以《竹枝词》极赞浈水之美道:“布帆无恙下湖湘,一路秋风送晚凉;试启蓬窗望湃水,波纹清共楚天长。”

明清时代的南雄至韶州、广州的沿江,设有五个专业码头,客货运输一直十分繁忙,有“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之称。但此事也隐藏了运输的隐患即沿江垦荒的恶果。清《直隶南雄州志》早已记述道:“一经垦辟,土性浮松,每遇大雨时行冲刷,下注河道,日形壅塞。”以至乾隆年间钱大昕作《南雄舟行》诗哀叹:“水浅沙停一线滩,十夫推挽力空殚。谁知咫尺凌江路,下水翻同上水难。”建国后的开垦荒地,森林砍伐,令浈江水土流失更严重,南雄县城河床30 年淤高2.66 米,1970 年后原境内航道112 公里仅剩30公里,只能在洪水期通航小木船、竹木筏。直至1985 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整治东江、北江上游的决议》,加速造林绿化,加强封山育林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