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保持谦逊,摒弃虚荣心理

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保持谦逊,摒弃虚荣心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谦逊是成功与失败的融合。谦逊是情绪的调节器,使我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青春常驻。杰斐逊的谦逊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压制的人,会觉得受到侮辱、伤害,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有虚荣之念,易生自满之心。

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保持谦逊,摒弃虚荣心理

2、保持谦逊,摒弃虚荣心理

一、保持谦逊,摒弃虚荣心理

牛顿说过:他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未曾接触。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巴利的话最为中肯:“生活,即是不断地学习谦逊。”中古时期的宗教家康庇斯曾说:“对成功不引以为意的谦虚者,非常了不起。”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胜不骄,败不馁的确不凡。康庇斯强调每分每秒都要积极地生活,予己快乐,并与他人分享。

谦逊并非自我否定,它是自我肯定,信任我们为人的正直与尊严。谦逊是成功与失败的融合。我们对于过去的失败有所警惕,对于现在的成功有所感念。我们不能让成败支配自己。谦逊具有平衡作用,不让我们超于自己,也不让我们劣于自己,也不是让我们高人一等或屈居人下。谦逊即是宁静,使我们不致受往日失败的拖累,也不致因今日的成功而嚣张。谦逊是情绪的调节器,使我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青春常驻。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杰斐逊的谦逊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谦逊的目的,并不在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以我们的权力来了解自己以及对于宇宙的贡献。除了杰斐逊,爱因斯坦甘地等这些伟人,都是谦逊为怀者。当然他们并不自卑,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服务人群的目标,使世界更趋美好的欲望,都充满了自信心

二、谦逊的八种成分

我们平常多谈到谦虚或虚心,但究竟什么是谦虚或虚心呢?绝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深思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实际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谦虚,谦虚都是有具体场合的,更准确讲,是有具体对象的谦虚与自信貌似对立,实则统一,一体两面,看似虚幻的谦虚其实也有自己的组成成分:

1.诚恳:诚以待己,诚以待人。

2.了解:了解自己所需,了解他人所需。

3.知识:习知自我的本色,不必模仿他人。

4.能力:扩张聆听与学习的能力。

5.正直:建立自我的内在价值感,忠于这份感觉

6.满足:经由了解建立心灵平和,不需小题大做。

7.渴望:寻求新境界、新目标、新成功,并且付诸实行。

8.成熟:成熟是彩虹尽端的黄金。你能因成熟而了解谦逊,因谦逊而获得成功。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到,谦虚属于退为进,属于“不为小利,必有大谋”之类,是更自信的表现。

三、不要认为自己很有学问——学会谦虚

学识丰富的人,由于对知识过于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知识要丰富,态度要谦虚。不仅如此,他们往往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判断,或擅自做决定。一旦这么做,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对!被压制的人,会觉得受到侮辱、伤害,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们可能会愤怒、反抗。更严重的,也许会诉诸法律。(www.xing528.com)

谦逊需要时间来培育,但这是值得的,因为它是快乐的泉源。或许,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这是一条人类认识的规律。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去向老师辞行,这位老师深知这位学生的底细,看着这位“学有所成”的学生,这位先生慨然道:“事实上,我自己才刚刚入门。”半桶水荡得很,一桶水倒不荡。浅薄的人总以为上天下地无所不知,而富有智慧的哲人才深感学海无涯,惟勤是路。

知识恰似怀表,只要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就好,没有必要为了炫耀而从口袋中取出来,也不必主动告诉别人时间。若有人问你时间,只要回答那个时间即可,因为你并不是时间的守护者,所以假如别人不问,也不必主动告知。学问,好似不可缺少的有用装饰品。如果你身上少了这样东西,想必会觉得很丢脸。不过,为了避免犯下前述的过错而招致诽谤,则必须十分谨慎,也就是要学会谦虚。

谦虚的相反词是浮夸和虚荣。浮夸和虚荣腐蚀人性,但几乎没有人逃过它们的诱惑。有虚荣之念,易生自满之心。在虚荣自满的憧憬里,以为自己功成名就,事实上离成功还远。在自筑的象牙塔内,你故作姿态,想引起注意,但就像在大理石上搔痒一样,不发生任何作用,等你明白事情真相后,则变得讨厌自己,失落了自己。你不要寻求理想的自我和伟大的目标。

为避免上述情况,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你必须要更加谦虚。即使谈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要装出不太有把握的样子。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切勿太过武断。若想说服别人,就先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这种程度的谦虚,是不可或缺的。要是你讨厌被批评为假道学或俗不可耐,也不喜欢被认为没有学问,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故意卖弄学问,用和周围的人同样的方式说话。不要刻意修饰措辞,只要纯粹地表达内容即可。绝对不可让自己显得比周围的人更伟大,或更有学问。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分功他人——却让法。

谦虚并不意味着不肯定成绩,而在对成绩本身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对成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不要忽视他人的作用及机遇等因素。化学戴维尔制出了纯净的铝后,有人劝告他,让他声明自己是铝的真正发现人。因为在戴维尔之前,德国人弗勒制出的铝不很纯净。戴维尔没有听从劝告,反而用铝铸了一枚纪念章,上面只刻了弗勒的名字和1827年的字样,送给了那位德国化学大师,并对劝告他的人说道:“我很荣幸,能够在弗勒开辟的大道上多走了几步。”这位科学家在取得成就的时候,念念不忘前人给予的启示,不但无损于自己作出的贡献,反而使其辉煌业绩与谦虚美德交相辉映,从而赢得了人们更大的崇敬。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归功他人的谦虚法,人们往往用得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某公司的副总经理才三十岁出头,但许多人都夸他能举重若轻,把公司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他总是很客观地说:“这主要得力于几位中层干部,他们经验丰富,平时工作积极主动,各负其责;我当然就不需要操多少心了。”从这一席话里不难看出,谦虚,正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法宝。

2.强调努力——侧重法。

有时候,为了说明自己取得某些成就或者胜任某项工作,人们不免要对自身因素作出评判。诸如品德、才智、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努力等。谦虚者所强调的往往是努力因素,因为这类因素较易于为人们所效仿,具有更大的启发意义和学习价值。

爱迪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两千项大小发明,平均约15天一项。他发明的电灯、电报电影电车、电话、蓄电池发电机留声机等,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他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伟大”二字冠在他的名字前面,恐怕全世界是不会有争议的。人们都说他是个天才。而他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他强调的不是天赋而是血汗,这是何等的谦虚!他的这句名言,大大提高了人们从事发明创造的勇气,激励着人们勤学苦练,奋发有为。

3.找出不足——对比法。

与自满相反,谦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其特点是朝前看、朝上看,在广泛对比中关注的是他人的长处、强者的水平、未来的需要,因而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保持永不满足的进取心。

自满之人,喜欢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气量狭窄,妒贤嫉能。虚心之人,喜欢以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见贤思齐,求贤若渴。以长比短,越比越短,以短比长,越比越长。

在某单位的一次公开招聘中,左某战胜了其他几位竞争对手登上了经理宝座:许多同事对他表示祝贺和赞赏,有人甚至当众夸奖他是几位候选人中实力最强的。左某却坦诚说道:“其实几位候选人各有千秋。论管理我不如老陈,论经营我不如老周,论公关我不如小王。”后来,左某不但以诚意挽留了这几位竞争者,而且在组阁时根据各自特长作出了相应安排。宽厚的气度使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他上任后没多久单位扭亏为赢,蒸蒸日上。

4.幽默调侃——冲淡法。

有时候,他人的称赞恰如其分,若否定则有悖于事实,若肯定则有沾沾自喜之嫌,不妨采用自嘲、夸张、巧辩等形式的讥笑,将对方的称赞加以冲淡,化解或变换。

某小姐的下巴正中恰好长了一颗痣,人赞之为“富贵痣”,她却轻轻一笑:“说不定是颗贪吃痣呢。”某小伙子长得高大健美,人见人夸,他总爱这样回答:“吃了饭只长个子不长心眼,当然四肢发达。”把富贵痣说成贪吃痣,把高大健美说成四肢发达,表面上是在玩弄概念游戏,实际上把可赞化作了可笑,把人夸换作了自嘲。调侃得随意,谦虚得别致。

克雷洛夫是位有名的寓言大师,他写的寓言被译成53种语言。当他的朋友称赞他的书写得好、销路广时,他风趣地说:“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看的,他们容易把书弄坏,所以印得多。”这样的回答,既别出心裁,又风趣幽默,显示出说话人敦厚的涵养,幽默得隽永,谦虚得妥帖。

除了上述四种方法,人们常用的还有否定法、质疑法、请教法以及各种敬词谦词法等。可以说,谦虚是一门大学问,领悟了它,就获得了一种动力、魅力、合力,就能在平凡人生中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虚荣浮夸除了带来失败之外,一无是处,是在玩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加入夜郎自大俱乐部会员以前,你最好多加考虑。虚荣浮夸将使你成为必输无疑、不能松弛的暴君。避免虚荣的秘诀是:勿苛求自己,勿强调成功。做自己的好朋友,你就会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诚如康庇斯所言:“对自己的光荣丝毫不引以为傲,你就是真正的不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