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陌生人交往:42条心理学原理

与陌生人交往:42条心理学原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个幽默是静默、寂静无声的意思。而现代意义的幽默是由西方舶来的,是个音译词。到目前为止,均无法界定。

与陌生人交往:42条心理学原理

2、谈吐幽默的方法和实用技巧

一、追根溯源——幽默是什么

“幽默”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怀沙》:“眗兮杳杳,孔静幽默”一句。但这个幽默是静默、寂静无声的意思。而现代意义的幽默是由西方舶来的,是个音译词。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词汇与之对应,幽默大师林语堂便从古老的汉语里拣出了“幽默”一词,既作音义,又能找到某种相通之处。幽默究竟怎样定义。到目前为止,均无法界定。

有人说“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有人说“幽默是对发笑的事物寄与同情,是高级的笑”。《辞海》上这样解释:“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这样的定义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准确。湖南师范大学唐树芝教授认为一个概念不能界定且描述。他指出:幽默是一种行为特征,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它的核心是由生活中反常的矛盾的不协调,违反常规常理甚至是可恶可鄙可笑的事物构成的,它的表现手段是暗示和含蓄,它的直接效果是引发笑声。

无论幽默本身是如何定义,我们清楚一点是:生活需要幽默,生活离不开幽默。

二、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

“隐含判断”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技巧,能帮助你把一些不想直说的话间接地说出来,让听话的一方在作出延伸或深入判断之后,领悟出被你“藏”起来的那层意思。这个技巧可以达到给对方留下回味的余地的效果。同时又因其具有含蓄性,暗藏锋芒,表面观点和实际观点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大跨度的差距,虚实对比之下往往会显得风趣谐谑,所以能产生十分强烈的幽默感

一天晚上,英国政治家约翰?威尔克斯和桑威奇伯爵在伦敦著名的牛排俱乐部共进晚餐。酒过三杯后,桑威奇伯爵带着醉意跟约翰?威尔克斯开玩笑说:“我常在想,你一定会死于非命,不是天花,就是被绞死。”威尔克斯立即回击说:“我的伯爵先生,那要看我是喜欢伯爵夫人还是喜欢伯爵了。”

“隐含判断”,幽默就幽默在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给人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这个空间里趣味无穷,机锋无限。

在一家高级餐馆里,一位顾客坐在餐桌旁,很不得体地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的经理见状十分反感,叫来一个服务生说:你去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尽量说得和气委婉些。服务生接受了这项任务,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有礼貌地问:"先生,你是想刮胡子,还是理发?"那位顾客楞了一下子马上明白了服务生意思,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取下了餐巾。

“隐含判断”是通过“隐藏“表达观点、表现幽默的,露中有藏,藏中有露,是一经推演判断就能发现真正意图的,如果藏得太密太深,幽默效果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在使用这种技巧时一定要注意藏之有度,要让人们经过短暂的思索后立即能判断得出结论。

有一次,肯尼迪总统父亲约瑟夫对着肯尼迪夸奖自己的孙女卡洛琳:“卡洛琳真聪明,她比你这么大的时候伶俐多啦,杰克(肯尼迪的小名)!”肯尼迪毫不示弱地说:“不错,她是很聪明,还要看看她爸爸是谁啊!”

幽默是大智慧的体现,它往往以独特的视角、特有的方式来品评人物,反映社会生活,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明白作者的意图。幽默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构思奇巧,浑然天成,且这些手法产生的效果迅速而直接。由于它短小精悍,言近旨远,深受读者喜爱。无论是思维训练还是写作教学,幽默都可以说是最为精致的范例。长期接触幽默可以形成一定的“幽默思维”。幽默思维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形式,善于从常人想不到的角度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三、我们要幽默——如何把握幽默技巧

1.把握幽默的过程幽默都是有过程的。

为了幽默的效果更好更明显更准确,我们把这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制造悬念;第二步:渲染气氛;第三步:反接;第四步:突变。

下面我们将看到一个小例子,这里面包含了上述过程:

①有一天下课,一位女同学突然走到我面前说:“我不喜欢听你讲课!”

②我说:“为什么啊?课堂不生动吗?内容不深刻吗?语言啰嗦吗?”

③那位女同学说:“都不是!因为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不好在下面看小说。”

④学生们听罢,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大笑起来。

这段话是如何阐述了上面四个过程呢?

第①句是悬念。这悬念往往讲的是反常规的结果。说这话的同学主观上并不是要否定这堂课,相反是要肯定这堂课:老师要求严,学生上课认真。如果直统统的说:“老师你的课太棒了太酷了。”那就达不到幽默的效果了。

第②句是渲染气氛,将听众引入歧途。这里要运用铺陈的手法,排比的修辞,反问的语气,时间上要长一点。

第③句就是反接。这一步要求幽默者运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将包袱抖出。也是解答悬念的过程。

第④句是突变。它的直接效果是笑。

如果前三步是语言形式,这一步就是笑的行为。相声、小品、微型小说实质上也是一种幽默。它们的结构就是按这个过程来编造的。“结尾逆转”部分就是这里的反接。

2.把握好你的时间吧——幽默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你迫不及待的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太急于引起听众发笑,太早的让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太早泄露“天机”和惊奇,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到,结果也就失去幽默感。所以,应娓娓而谈,不徐不疾,使听众对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太慢会使听众忘了他所期待和预期的是什么了。

文革期间,有一位右派生产队当记工员。那时候的队长是有权的。正因为他有权,所以基本上不做事。譬如早晨,队长早早的吹哨子要开工,等社员都到田头地间开工了,队长却躲在家里睡觉。群众包括那右派很有意见,但不敢明说。有一天,右派给队长的工分计零分。队长看了后,大为恼火:“我怎么计零分!”右派说:“你做了什么事?”队长说:“我东钻一下西钻一下没有做事吗?”右派想了想:“行,应该计10分。”队长心花怒放的说:“好好干,下一次不给你带高帽子。”右派听了后写上:工分10分,事由:钻、钻、钻。队长看了后铁青着脸:你这个死右派……这位右派会幽默。他的幽默时间把握得好。

大家知道唐伯虎给《祝寿图》题词的故事。唐伯虎就是一位幽默高手。面对寿图,开头就说了一句与拜寿很是矛盾的话:“这个婆娘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这个悬念很是吸引听众,引得听众瞪大眼睛。假若他马上说出“九天仙女下凡尘”的诗句,那就无幽默可言了。紧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说了下面两句“九个儿子都是贼,偷来仙桃献母亲”。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在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之后,一定要把握时间,吊足味口,扎好包袱。这样的幽默才会引人发笑。

四、操纵修辞——幽默可以用多种修辞来表现

1.比喻会使幽默活泼生动。

比喻是幽默艺术中常用的修辞格式之一,有明喻、暗喻和借三喻种。幽默艺术在运用语言移植技巧时常采取明喻和暗喻手法,在运用语言交叉技巧时常采取借喻手法。

明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暗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借喻则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在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本体、喻体和喻词之间的差距极大,褒贬色彩也截然不同,含蓄而又出人意料的比喻给人以意料之外、清理之中的感觉,产生意味深长、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在语言交叉技巧手段中,巧妙的借喻使表面意义上的喻体和其所暗示的、带有一定双关意义的本体构成交叉,令人在领悟了比喻的真正含义后发出会心的微笑,因而具有很强烈的幽默效果。

幽默所采用的比喻手法和一般修辞意义上的比喻在审美要求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一般的比喻以贴切、神似、谐调为原则,但幽默则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追求由反差过大、或因对比荒谬所造成的不谐调,这是比喻的一种特殊用法。

丈夫就好像火一样,稍稍不加注意就往外窜出去了。有些人就好像茶包一样,要等到茶在热水中,才知道自己的力量。做生意不登广告,就好像在黑暗中向女人眨眼一样。打高尔夫球就好比说笑话,你总是希望下次会好些。不要侮辱了他的智慧,那无异于慈悲杀人。年轻人就好比花园,细心照顾的话,会有美丽的花朵可供欣赏;如果任其自由生长,就长成一丛芦苇。女子是世上的盐,世上若没有这种盐,人生就毫无滋味。盐固然是提味,不可少的,然而用时,要有节制。美人如河豚鱼:男子虽然知道,吃多了或不善吃必然会死,然而全是死也甘心,拼命争食。

2.运用对比,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www.xing528.com)

对比是产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幽默的对比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以揭示其差异之处,即不谐调因素。在幽默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对比所造成的不谐调程度就越强烈,观赏者对对比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越深刻,此时对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幽默的对比可划分为画面、语言、人物和情境等四大类。画面的对比用于绘画艺术,语言、人物、情境的对比用于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这四类对比手法又可归纳为语言手段(包括文字语言、绘画语言、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等)和情节手段两大部类。大多数幽默作品是将语言手段的对比和情节手段的对比交织使用的。这种交织具体地体现在反复、移植、颠倒和交叉等四种幽默创作主要技巧手段上。

例如:爱情固然可以战胜困难,但是金钱更可以战胜爱情。满口谈道德的男子,必是伪君子;满口讲贞节的女子,多是丑妞人。男子一生多为妇女用心,女子一生多为衣饰用心。结婚前,要睁开眼;结婚后,要闭上眼。

3.谐音广告词既幽默又好记。例如有情世界,无限风光。骑乐无穷。默默无蚊。百衣百顺等。

4.用上回环可以使幽默回味无穷。例如长城电扇,电扇长城。来客敬茶新洗手,手洗新茶敬客来。

5.仿真也可构成绝妙的幽默。

中学生模仿歌曲广告语中学生活的片断:50分到60分:近在咫尺。单选题:ACD四小姐全美。判断题:使你左右为难的困惑。差生作弊:腰不疼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奖学金:差生永恒的美。拖堂:时间与饥饿搏斗,通常是时间获胜。

6.引用典故亦可达到幽默的效果。

一家理发店的对联是: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典故,含有准备做官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人人中意,心情舒畅。有了这样幽默含蓄,充满魅力的对联,理发店的生意自然红火。

7.反语可以使幽默更加有效。

鲁迅是幽默大师,他常常运用反语来幽默。下面的反语就起到了讥讪和激励的作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三个女子从容的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文中正反杂陈,含义明显,“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均为汉语,这种幽默,极富辣味。

掌握幽默技巧,就可以培养幽默感,提高幽默能力,生活中经常运用幽默。因为人生离不开幽默。幽默的力量体现在它可以润滑人际关系,消除紧张,解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品质。也可以使我们获得自由,振奋精神,令人永难忘怀,享尽人生乐趣。

8.反复。

反复是幽默创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可以是情节、语言、物体、动作。画面、音响、场面等的重复出现,但在幽默艺术中的反复则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迥然不同的人物身上或两种毫无共性的环境之中,使之同人物的某种特殊性格、气质、经历,同环境的某种特征以及艺术家的某种独特风格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明显的不谐调,以表达与人物正常逻辑、合理预想大相径庭的结果,或表现某种一意孤行、无法遏制的执拗,使原本枯燥的重复出现了喜剧性的色彩,取得强烈的幽默效果。这种反复的技巧不仅能在喜剧中产生幽默的效果,有时在悲剧中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9.错综。

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表达相同(或基本相同)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错综手法是反复手法的延伸和发展,用以避免情节手段和语言手段反复时的呆板、单调,使幽默效果更加强烈。以错综形式出现的反复在戏剧、曲艺电影等艺术样式中的运用极为广泛、频繁,在语言作品中也多有应用。错综式反复具有巧妙、自然的特点,对强调、渲染、深化反复内容,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和联想,造成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起着重要作用。

10.张冠李戴有时也是技巧——移植的应用。

移植是幽默创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把在某种场合中显得十分自然、和谐的情节或语言移至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场合中去,使之与新环境构成超出人们正常设想和合理预想的种种矛盾,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移植包括情节移植和语言移植。情节移植以违背人们的正常思维逻辑为前提。对情节内容进行与环境失调的移植,即有意无视时间、场合、条件、对象等因素的变化,使人物和环境,现实和历史、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社会地位之间产生强烈的不谐调对比和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趣味横生的幽默审美价值来。语言移植是对修辞手法的反动;即有意打破语言的正常使用习惯。打破语言条件和语言手段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有意选择似乎是最不恰当的词、词组和句子,进行反常组合,造成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失调和错乱状态,从而产生了幽默感。语言移植往往借助于对不同语体的错综使用即语体移植,或借用某些修辞格式如比喻、拈连、仿拟、飞白等,有时甚至对某些词语作更新词义的创造性处理,给人以新鲜、风趣之感,增添了幽默的情趣。

11.不协调的艺术——拈连法。

拈连作为一种修辞格式,是指利用上下文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叙述一事物的词语用来叙述另一事物。在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拈连的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里造成了明显、强烈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矛盾,使人在两种格格不入的事物拈连中领受到别具一格的情趣。是一种以不谐调为前提的幽默技巧。

12.创造的艺术——仿拟法。

仿拟,是指对现成的词语、句章经改动个别成分后,“临时仿造出一种新的词语、句章的修辞格式。仿拟可分“拟词“、“拟句”、“拟章”“拟调”、“拟语”等数种。作为幽默艺术的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之一,仿拟住在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联想,把适用于某环境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之中,或借现成句式、篇章、词调的形式,仿造出内容相反或相对的新句章,造成不谐调、不搭配的矛盾,使人有新奇感和生动感,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13.明知故犯其实也很聪明——飞白法。

飞白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可分为文字飞白(白字)、语音飞白(白音)和词义飞白(白义)等数种。白字是相近文字形体的利用,白音是相同或相近发音的利用,白义则是词义理解错误的利用。有时,白字、白音、白义连用更能增添幽默效果。这种幽默语言技巧常被用于揶揄和讽刺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否定性幽默形象。

14.颠倒你的思维——颠倒法。

颠倒是构成幽默的矛盾冲突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改换人物关系或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幽默情趣的喜剧性场面。有时,词序的改换也能产生同样的幽默效果。人物关系的颠倒可以表现为父子、夫妻、长幼、男女、主仆等内容的错位,形成与人们相沿成习的传统观念相悖的新关系,具有极大的荒谬性和戏剧性,以致出现了风趣幽默的情节和结局。而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的颠倒则通过事物关系的易位向人们的传统观念、正常逻辑和合理预想挑战,造成与人们认识规律的不谐调冲突,从而产生了情趣浓郁、联想丰富、寓意深长的幽默感。词序的颠倒形式上是语言上的,实际上是针对幽默的对象或人们熟习的某个格言、口号、定理或概念,以反常识的手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交叉交叉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创造幽默意境的技巧手段,可分为情节交叉和语言交叉。情节交叉以“误会”、“矛盾”、“自嘲”等形式出现,在构成幽默的情节冲突、悬念、情趣方面起着主体框架的作用。语言交叉采用了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格式如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词义引伸、借喻、反语等,以实现两种互不相干的概念在观赏者意识中的交叉,成为用交叉技巧制造幽默意算的主要语言手段。

15.误会法。

误合法是幽默情节交叉技巧手段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即把幽默的情节冲突建立在误会之上,构成幽默作品中人物的思维逻辑和观赏者思维逻辑在同一事物认识上的矛盾、对立和不谐调。这些认识上的交叉常常有好几组,彼此间又互相穿插交织,从而使情节冲突愈趋复杂风趣。在情节交叉中,幽默作品中人物出乎意料的误解把观赏者设想的正常思路打断,使观赏者合乎逻辑的期待落空,以致在误会和正解的反复对比中产生了浓郁的幽默感。误会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喜剧手法,构成了幽默的情节,引发出幽默的喜剧性冲突,进而推动了幽默的喜剧情节的发展。

16.情节交叉技巧的具体体现——矛盾法。

矛盾法有答非所问、蓄意歪曲和自相矛盾三种形式。

答非所问是指把对方提出的问题巧妙地引向与原来的思路迥然不同的方向,造成问者和害者两种不同思路的矛盾交叉。答非所问可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自觉者,是指答话者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作出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对问题的实际回答。不自觉者,系指答话者在无意中形成了答非所问的局面,即对问题的理解错误导致了答复的相左。答非所问是幽默艺术家设计情节冲突时挑起不谐调因素相交的手法之一,具有明显的幽默效果。

当情节以非问答式的形态出现时,为了实现不同思路、逻辑的交叉,常常采用蓄意歪曲的手法,即有意漠视某些词语的本义或事物的真相,以造成两种不同理解的映照。歪曲对象可以是人们熟知的口号、故事、事实等,也可以是他人或自己的某一句话语。蓄意歪曲形式通过对原意的歪曲性引伸,挖掘出有悖于常理的新意,给人以强烈的不谐调感。蓄意歪曲与答非所问的表现手法相同,但前者以疑问对答的形式表现矛盾的交叉,后者则以陈述形式表现不同思想的相悖。矛盾法是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自相矛盾,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言语的前后矛盾和行为的相互抵触,造成幽默情节中不同人物之间及作品中人物与观赏者之间对人物某种品质或性格的不同认识的交叉。自相矛盾是幽默艺术家刻画喜剧性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有着鲜明、强烈的幽默效果。

17.阿Q精神的演绎——自嘲法。

自嘲法是幽默情节交叉技巧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在幽默作品中赋予喜剧性人物一种特殊的气质和性格,当人物遭遇挫折难以实现愿望时,以自我解嘲及贬低、歪曲事物或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从而形成了与观赏者在对该事物或事件实际价值和意义的正常评价方面的理解交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