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走进学校3.0时代

未来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走进学校3.0时代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格拉底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辅助每位学生成长,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在教育领域中,许多专家认为技术是教育不能忽视的因素。2040年,仲满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教育家,依然担任校长职务。这些活动,无论是学校组织的还是学生自发进行的,都离不开校园。他点开那闪烁的图标,墙壁上出现一位男生,电脑显示他在非洲尼日利亚港口城市拉各斯。仲满说,“今天你有什么疑问吗?”

未来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走进学校3.0时代

教育不需要为每一项技术进步而焦虑。即使到了学校3.0时代,教育也要不忘初心,坚守育人本质。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人视为一个“容器”,将外界的东西(如知识)灌输进去。如何做到“教育即生长”?苏格拉底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辅助每位学生成长,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了显著的成就。凯文· 凯利将技术视为促使变革最强大的力量,比任何个人、政府、社会组织都要强大。在教育领域中,许多专家认为技术是教育不能忽视的因素。

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焦虑也越来越明显。快速替代更新的各类新技术不断地推销给教育,让人应接不暇,势必给人一种被压迫的焦虑,好像不引入最新、最热门的技术就会落伍。但是,这些技术“照单接收”,全部强加给教育,我们可能会在变革中遭受挫败。所以,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技术,不能被动接纳,必须鉴别、选择、加工、整合,让技术切实为人的成长服务。技术为教育所用,而非教育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这样既防止技术决定论,被新技术推着转圈圈,也防止技术工具论,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外生变量来看待。

2040年,仲满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教育家,依然担任校长职务。他喜欢这个工作。他一半时间在家里办公,另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办公。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他可以在家里办公,但他必须参加学校的很多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仪式、校庆联欢节、学术报告会、论坛等。尤其是学生组织的活动他更要参加,如辩论会、运动会、化装舞会、创业沙龙、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无论是学校组织的还是学生自发进行的,都离不开校园。大型典礼的仪式会使学生有归属感,联欢活动互动性让学生放下手中的电脑暂离虚幻世界,还有辩论会的锻炼、创业活动的务实、公益活动的爱心等,都让学生盼望到学校。有时想到几十年前的同行校长焦虑不安地为保卫校园而拼命努力,他不禁哑然失笑:学校不是城堡,学校是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土壤里的参天大树,生命力旺盛,如果想除掉大树,必然会破坏社会的根基。

今天仲满在家里工作。他在家里的办公室中安装了最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即时与世界上中等发达以上国家的很多城市中的某个人直接联络。如果这个人穿戴了专用卫星通信服装和配饰,他走到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和坐在办公室里的仲满进行面对面交谈,包括在南北极、撒哈拉沙漠太平洋上。

早饭后,仲满走进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没有任何东西。他点了桌面上的一个标志,对面墙壁上就出现了电脑桌面。有图标在闪烁,显示有人要和他对话。他点开那闪烁的图标,墙壁上出现一位男生,电脑显示他在非洲尼日利亚港口城市拉各斯。仲满点桌面上另一个标志,他的脑神经便和云空间的学生资料库连通,他眼睛看着学生形象,立即导出资料库中对应的资料。资料显示他叫燕歌,是2031年在这个学校注册的学生(这时已没有年级概念,大学中学的分界也已模糊,这位注册有9年的学生,实际水平应该达到硕士或博士),今年18岁,随父母在尼日利亚生活。现在他在自己家的书房里问候仲满:“仲校长,早晨好!您那里现在是早晨吧?”

“燕歌同学,你好!”仲满说,“今天你有什么疑问吗?”

“仲校长,今天下午,我看到马路边跪着一个乞讨的黑人女孩,大概十四五岁,她面前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她家在偏远的农村,考到拉各斯的一个中专学校,家里穷,没有钱交学费,求路人施舍钱给她交学费以完成学业。我眼泪快掉下来了,可是我妈妈拉我走开了,说那女孩后面有人指使,你给她钱,她也拿不到。这样我更觉得她可怜了。我知道妈妈说的是对的,以前遇到过几次,都没有给钱就走过去了,但心里就是放不下。仲校长。你看我该怎么办?”

仲满全身靠到椅子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看着对面的燕歌说:“你妈妈说得不错。这种现象过去在中国也很多,我也遇到过你这样的困惑。我要告诉你的是,听从自己心灵的安排,只要你感到轻松,想怎样做都可以。不要多考虑她背后的情况,你不是救世主。建议你尝试一次给她一点钱,然后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www.xing528.com)

“我知道该怎样做了。谢谢校长!”

这时屏幕下方又一个图标在闪烁,仲满点开那个图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助理海默女士,她说:“嘿!仲满先生。”

“嘿!海默女士。您有什么吩咐?”

“我要到中国参加您牵头的人生幸福课程调研课题,华盛顿时间今天晚上20点起飞,您派人到机场接我吧。”

几天后,仲满在办公室里见到远在非洲的燕歌,他说:“仲校长,我今天又遇到一个男孩子在路边乞讨,我想,万一他的背后没有人,是真的遇到了困难呢?就给了他几枚硬币,心里轻松快乐多了。”

仲满高兴地说:“祝贺你!只要你感到幸福,就照想的去做。其实我们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很多理由,也不必以高大上的口号承担道义,我们无法改变强逼儿童乞讨现象,给乞讨者一点施舍也不见得会鼓励这种行为,我们的心灵和肩膀不可能承担那么多,我们只要让自己感到快乐,觉得自己是帮助了别人,就是幸福。或许这种想法是自私的,但这种获取幸福的自私,恐怕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自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