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侗族其他场合祭祀祖先礼俗

湖南侗族其他场合祭祀祖先礼俗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6]会同侗族祭祖习俗较有民族特色的是农历六月初六的“尝新节”。[58]会同侗族群众还以姓氏还“祖神愿”的方式敬奉祖先。祭祖仪式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他说侗族人家的堂屋里,都设立一个祀奉祖先及各神的神龛。一般的侗族人家都安设祖先位置。侗族地区一般均将火塘正方定为祖先之位。

湖南侗族其他场合祭祀祖先礼俗

会同县侗族民间颇重视祖先的平常祭奠,清光绪二年(1876年)《会同县志》载:“祭,则四时荐馨。又建宗祠,朝夕瓣香,春秋享祀。”会同侗族相传,人死后灵魂变成鬼,变成鬼的祖先生活在鬼的世界里,但他又与人间的子孙后代有来往,时刻保佑着自家后代。当地俗语“人们走路,祖先跟后”,说的就是祖先随时保佑着后人。若人遇险情,会喊“公甫保佑瑶(即祖先保护我)”。人们平常吃饭时,也要请祖先先吃,即用筷子蘸一点酒,用手撒一点饭菜敬奉祖先。[56]

会同侗族祭祖习俗较有民族特色的是农历六月初六的“尝新节”。尝新节这天,除了备办鸡、鱼、肉、酒外,一定要到稻田里扯几根禾苞或禾穗,以三根插在神龛上,让祖宗先尝新。其余捣烂挤出米浆,于祭祀祖先后全家按辈分大小依次尝新,家中老人封赠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美言。[57]在当地还有一个关于侗族民众为什么在农历六月初六过“尝新节”的传说。相传过去侗族以种糯稻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也低,民众为度饥荒只好以野菜充饥。有一年,一位姓杨的款首带领民众种了玉米,在六月六日就丰收了。于是,他邀请全寨人都到他家来品尝新收获的玉米。从此,民众都学会了种植夏粮,解决了夏荒的问题。为纪念这位款首,人们便定六月六日为尝新节。[58]

会同侗族群众还以姓氏还“祖神愿”的方式敬奉祖先。如杨姓还飞山太公愿,吴姓还吴公八郎愿,龙姓还洪坛太公愿等。这些姓氏的还愿祭祖,敬奉的塑像都是傩头爷爷和傩头娘娘。他们说爷爷是姜良,娘娘是姜妹。他俩兄妹成亲造人,开天辟地,才有世界。过去,各氏族每隔三五年要还一次祖神愿,祈求祖宗保佑本族康泰平安[59]

靖州侗族民众家中堂屋也置有神龛,常年供奉,有的也建有宗祠,置有祠堂田。[60](www.xing528.com)

新晃侗族民间除了平时的祭祀外,宗族或宗嗣分支多有祠堂,有祠堂田,大家义务轮流耕种祠堂公田,收入作祭祀之用。祭祖仪式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族长先赞颂祖先的懿德功绩,再虔诚地祈求庇佑后代昌盛。祭祀结束时,参与者共享供品。[61]对新晃侗族民间的日常祭祖,秋鸿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他说侗族人家的堂屋里,都设立一个祀奉祖先及各神的神龛。龛长约1.5米,宽约0.7米,下有两个撑架,钉在中堂正壁上,神龛正中供奉天地及祖宗师长的神位,两旁供开荒业主、古老先人、神农皇帝、五谷尊神、三官大帝、四官大神等神位。龛上还置一碗口大的磬,早晚祀奉祖先,拈香后必须击磬,朝三下,暮四下。俗话说“拈香不打磬,老人不得听”,在过去,常年四季,拈香打磬,天天不间断。龛下供奉长生土地,左供招财童子,右供进宝郎君。长生土地,保全家安泰,永远长生,招财进宝主全家经济收入兴盛等事。神龛上,除了供祖先和神以外,还酿有一个“海”。“酿海”就是用一个土瓦罐,内装满水,把全家人口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写在黄纸上,请一位师公来作法念咒,之后即烧在罐里,并选七粒红色大米及一把茶叶,放进瓦罐中,然后用纸数层谨封其口,用麻线捆紧,这样“海”便酿成了。土罐一般放在神龛上,或悬在龛前。据说酿了“海”,一家人和房屋整个都酿进“海”里,邪神妖魔看不见,找不着,就可平安无事了。[62]

通道侗族民众普遍敬奉祖先,除立有宗祠,在重要节日或祖先诞辰等时集体祭祀外,家庭也重视其他时期的祭祀,一般是过节祭祀一日,逢年祭祀三日,其中过年时一日早中晚要三次敬奉。早晨以茶类为主要祭品,中午有肉、糍粑、酒、水果等,晚上与中午基本相同。日常用餐,饭菜上齐之后要稍等,待祖先享受之后方能食用。一般的侗族人家都安设祖先位置。侗族地区一般均将火塘正方定为祖先之位。凡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祭敬之时,立桌于此,摆放供品,焚香烧纸,虔诚敬奉。近代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以及汉族文化的影响,农村中相当部分农家设神龛,上置香炉、油灯,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烧香化纸,点亮油灯,谓之“香火不断,祖灯长明”。凡立神龛者,神龛上方均用大红纸标明神位。如正中为“历代君亲师位”之句,两侧为“某氏历代宗祖,当境应敬神祇”之句等。[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