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未来世界观的哲学变革

马克思:未来世界观的哲学变革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习惯的说法叫作“世界观”的变革。世界观的改变,在我看来,在根本上也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世界观理论当然要反映自在世界的内容,但不同的世界观表现的主要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观点的不同,这实质就是对待世界和事物的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

马克思:未来世界观的哲学变革

哲学理论最重大、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人们习惯的说法叫作“世界观”的变革。世界观的改变,在我看来,在根本上也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模式和解释框架。世界观理论当然要反映自在世界的内容,但不同的世界观表现的主要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观点的不同,这实质就是对待世界和事物的哲学思维方式。

哲学思维方式属于哲学理论内在的思维逻辑,表现着哲学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模式、处理事物的方法。思维方式是无形的,它却像“灵魂”一样贯彻并支配着哲学的整个内容,哲学中那些原理、观点、范畴不过是它表现于外的具体形式。哲学理论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思维方式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中的原理、结论乃至对许多问题的具体观点在历史激流的冲刷下大都被淹没、淡忘或淘汰,能够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哲学思维方式曾经发生过的影响。

哲学思维方式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人是什么样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人们对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法也就基本上是怎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提供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适于人们存在状态和发展需要的用以对待世界的“人”的观点,遵循并贯彻这种观点,人在自身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人作为人而有的能动创造作用。这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价值。

哲学史上存在过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体系和哲学学派,都可以看作哲学思维的不同模式,例如,原子论模式、理念论模式、实体论模式等等。从历史特征说,处于同一时代的哲学又都有着共同的思维模式。我们以近代以前的哲学为例,因为它们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基本相同,它们的思维逻辑有很多相同的特征,由此我们也可以把以往哲学史上的理论看作基本同一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www.xing528.com)

那时人的状况是这样的:人已生成为人并意识到是人,开始要去追求人的生活;但人的关系发育得尚不完全,还无力掌握自身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自然性的关系靠天去生存。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当然就会相信外在的权威力量掌握着命运、先在的本质规定着一切存在,要理解事物的存在状态,首先就得认识决定它的那个先在本质,由此便形成了从古代延续至近代,以追求终极存在、永恒本体和绝对真理为目标的本体论式的哲学思考方式。这是一种由预设的本质去解释现存世界的前定论思维方式,从初始本原去推论现存事物的还原论思维方式,从两极观点追求单一本性的绝对论思维方式。所以,传统哲学总是把过去看得比现实更重要、本质看得比存在更重要、原则看得比生活更重要,遇事不是首先看现实,而是追问它的过去,寻求抽象原则,探讨概念规定。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具有准宗教性质,在本质上就是教条主义

很明显,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也只能是适应那时的人的生存状态及其现实需要,在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人的力量成长壮大以后,它就不会满足人们的要求,要为新的哲学理论和思维方式所取代。我们看现代的哲学与传统的观念就有根本性的不同。不论现代哲学区分为多少不同的派别,在它们对待世界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方式中,都已不再把前定的本质、永恒的原则、外在的权威作为立论的前提,它们面向的是人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注重的是事物对人的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创造精神,等等。这里表现的完全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

其实,这样的转变,近代以来特别是18世纪以来,哲学中就已在孕育着、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称之为“反对思辨的形而上学”的斗争[3]。到资本主义在欧洲确立了统治地位并暴露出大量矛盾之后,预示人将走向新的更高发展阶段,这时哲学变革的条件就趋于成熟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处在这样历史变革时期的转折点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