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准确找准学生起点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准确找准学生起点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目标2”中,老师通过抓住“尊严”、“狼吞虎咽”等几个关键词,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品味并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在“教学目标3”中,教师试图抓住学生兴趣点、兴奋点,通过质疑的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自主探究不断丰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教学中,育人价值目标的确立既要尊重文本,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准确找准学生起点

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必须从了解学生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仍以《尊严》一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例,三位教师独自钻研教材,深人研究文本,考虑年段要求、学生真实的情感认知程度,各自寻找到文本与学生情感认知之间的契合点,制定教学目标,力求将语言的训练和感悟文本的内涵结合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尊严、思量”等词语,积累文中描写逃难的人的词语。

(2)有感惰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品读杰克逊大叔的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哈默的尊严,感悟“尊严”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2: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并积累有关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尊严”、“例外”、“狼吞虎咽”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比较,体会尊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惰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惰境,体会人物内心的惰感,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www.xing528.com)

教学目标3:

(1)自主学习生字,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文中描写哈默言行、神态的语句,体会他自尊的品格

(3)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知道有尊严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从上面的教学目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三位老师在备课中的思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首先三位老师在备课中都能关注到中年级学生的词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词语,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段要求和学习能力。三位教师都将词语的学习与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理解词语没有脱离语境。从这个角度看,词语教学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训练,也是感悟文本内涵的一种手段。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三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三位教师选择的词语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三位老师都能关注到文章中描写逃难的人的词语,如“疲惫不堪”、“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等,但教学侧重点却各不相同,在“教学设计2”中,教师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关注两个“狼吞虎咽”的异同;在“教学设计1”中,教师选择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思考”人手,引导学生进人文本的情境。

其次,三位教师的目标都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中,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在“教学目标2”中,老师通过抓住“尊严”、“狼吞虎咽”等几个关键词,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品味并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在“教学目标1”中让学生从杰克逊大叔这个角度进人文本,使学生转换到杰克逊的视角去体验文本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哈默的表现,体会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变化,在具体语境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目标3”中,教师试图抓住学生兴趣点、兴奋点,通过质疑的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自主探究不断丰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

再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三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体现了教师对文本育人价值的尊重。多元解读,尊重学生个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教材偏读,甚至误读。教学中,育人价值目标的确立既要尊重文本,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本课而言,哈默维护自己尊严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赞扬的,但其他逃难人的举动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在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准确把握其中的“度”:赞扬哈默,但对逃难的人也不应去责备。

适切的目标决定了教师课堂理答的内容和指向。三节课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意识,为课堂理答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