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失魂之殇在情无所依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失魂之殇在情无所依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鲁迅先生在这篇怀念文章中对他当年的“弃医从文”抱着怎样的心情?诸如此类的问题,回避它,会让学生失望并更加不看重语文这门学科;按旧的说法讲,比如“弃医从文”是“革命行动”就会产生“误导”。学生学语文需要“所见无非牛者”,而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低落与被动状态,更谈不上情感的培养了。[7]只有这样,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讲述的道理,才不至于像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所依托。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失魂之殇在情无所依

【案例】

教学观念:语文课,只要讲清了主题思想,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

教学实践:上《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只会说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深情;上《“友邦惊诧”论》,只会讲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卖国政策的痛恨;上《藤野先生》,就会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革命行动”……

【分析】

该案例暴露出来的既有教材、教参内容的问题,又有教师对教材、教参处理的问题,但关键是后者。比如《藤野先生》中那些日本职员因“物以稀为贵”而关照鲁迅先生食宿是“好意”还是“恶意”?还有,鲁迅先生在这篇怀念文章中对他当年的“弃医从文”抱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弃医从文”?诸如此类的问题,回避它,会让学生失望并更加不看重语文这门学科;按旧的说法讲,比如“弃医从文”是“革命行动”就会产生“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平庸的教师就选择了照本宣科,对学生大讲特讲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始终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宛如空中楼阁,无济于事。案例中的老师当属此类。他们置文章的感情、灵性于不顾,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太注重公式化的分析与归纳,透彻而细致,使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干枯得没有神气,没有血色。这种分析固然重要,但由于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没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学生生动活泼的情感介人,让人感觉似是庖丁解牛,而不是“烹调美味”。学生学语文需要“所见无非牛者”,而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低落与被动状态,更谈不上情感的培养了。作为优秀的语文教师,遇到上述问题,应该不拘泥于课文注释、说明和教学参考书,而要走出封闭状态,把教材放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去。对学生的需求、疑惑,不是每每给以“标准答案”,而多半是启发、组织学生咀嚼、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摩、讨论,鼓励他们去寻找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这种一切从语言品味和学生实际出发的语文课,建立在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引起学生满足的感受,教学活动使他们激动、感兴趣、思想集中、专心、兴奋”。[7]只有这样,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讲述的道理,才不至于像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所依托。

【注释】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www.xing528.com)

[2]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2页。

[3]杨新援:《论教学的“情知对称”问题》,《教育研究》1991年第3期。

[4]黄秀兰:《试论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学效果》,《应用心理学》1986年第2期。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

[6]于漪:《我和语文教学》,王伟主编:《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南]弗·鲍良克:《教学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