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材料:引领优质语文阅读教学

选择材料:引领优质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作家认为,留在人们心灵上的刻痕,就是最好的素材。这种“心灵上的刻痕”大略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件;一类是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件;一类是虽平凡无奇,但对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情动于衷的事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的经历平淡无奇,哪里会有什么“心灵的刻痕”?要善于从纷繁无序的生活材料中寻找“心灵的刻痕”。

选择材料:引领优质语文阅读教学

选材是很多学生头痛的问题。有些学生说课堂作文或考试作文,时间太紧,缺乏深思熟虑,所以没有选好素材。事实上,如今的学生见多识广却缺乏沉淀和领悟,即便给足时间,也不见得能选出好的素材。所以,作文中选材陈旧老套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如何选材,我国古代文论强调“言之有物”。叙事类文章的材料大部分来自生活。可见有广阔的视野,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挑选出自己感受深刻、情动于衷的生活素材。梁启超主张选材的时候“凡足以表个性之举动虽小必叙,凡不足以表个性之举动虽大必弃”,强调所选之材需能够突出人物个性。有些作家认为,留在人们心灵上的刻痕,就是最好的素材。这种“心灵上的刻痕”大略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件;一类是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件;一类是虽平凡无奇,但对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情动于衷的事件。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的经历平淡无奇,哪里会有什么“心灵的刻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伟大而深刻的事件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细微之处也会见精神,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法。关键在于要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摘取素材的果实。俄罗斯艺术家巴阿菲多托夫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画室的劳动只占我劳动的十分之一,我是求教于生活,我的劳动就是睁大眼睛去看,因为我的题材散布在全城,我得四处奔波,去寻找它们。”没有材料画不出画,同样,没有材料也写不出作文。材料从哪里来,记住巴阿菲多托夫的话:“我是求教于生活。”要善于从纷繁无序的生活材料中寻找“心灵的刻痕”。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很多现象只是表象,被纷繁芜杂的人与事遮掩着,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进文章里,这就需要作者能够拨开云雾日出,从看似平常的事件中发现其中的意义。

作文里所选材料虽然丰富,如果不能服务于主旨,也是失败的。比如有同学写《中学生活趣事》一文,他记述了两件事,一件是自己在舞蹈课上初次练习民族舞从尴尬到发生兴趣的经过;另一件是操场上自己和同学课间恶作剧,把另一个同学的书藏起来导致他挨老师训斥的经历。最后结尾写道:“回想难忘的中学时代,我们校园生活的趣事真不少啊!”作者只是围绕“趣事”来选材,却没有把两则材料置于同一个主题之下来表现;作者不是从全文的主题出发来选择“趣事”,而是从趣事出发,选择了两个有趣的材料。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读者就不甚明了了。这就是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在下笔前,没有充分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文章的终点不明确;二是材料找出来了,没有仔细思考这些材料能反映出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刘勰认为改变“文不逮意”的情况,主要在确定主旨,主旨确定了就“密则无际”,主旨不定就无法选材构思。所以,材料修改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明确主旨,搜寻材料。(www.xing528.com)

如果问题出在材料普通或单薄,那么修改时就需重新寻找素材。重新选材是一个重要且艰难的过程,需要唤醒沉睡的生命体验,寻找到合适的材料。管建刚在《我的作文革命》里提出推想法、静默法两种寻找素材的方法。所谓推想法,就是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回忆,或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追问自己,今天哭过吗?笑过吗?后悔过吗?学到新东西吗?争论过吗?……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所谓静默法,同样是通过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管老师把这种方法称为“内视”。在推想和静默的“内视”过程中,可以重新体验过去经历的往事,重新发现自己曾经忽略的心灵上的印记。

当然,作文的素材不仅来源于生活,书本中也有广阔的世界。广泛阅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也是帮助我们避免下笔艰难的一条有益途径。正如陆游所说:“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真正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作文素材,功夫也在作文外。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精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