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江堰水声:豪壮与情意的交融

都江堰水声:豪壮与情意的交融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象着都江堰激流涌进的水声里,该有怎样的豪壮与情意?当汽车从以前的灌县今日的都江堰市穿过时,人们似乎都和我一样渴望听到都江堰的水声了,纷纷打开车窗。伏龙观有都江堰图和简介,且让我摘抄简介如下:都江堰在岷江上游,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巨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都江堰水声:豪壮与情意的交融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李冰治水的故事。小学课本上有描写都江堰的文章和描绘都江堰的画图,鱼嘴啦,宝瓶口啦,飞沙堰啦,这些都像江水一样地在脑海里翻腾。坐在前往都江堰的客车上,看着窗外飞洒的蒙蒙细雨和烟雨中的田畴、房屋、树丛和竹篷,起初我的思绪也是湿漉漉的,有些低沉。汽车的颠簸使我清醒。川西坝子的开阔与富庶,使我振奋,人们的耕作是这样的精细,沟渠、田塍都细细修整过,垒砌得一丝不苟。这是智慧与心血的劳作,这是大地最美的图画,人们在这里收获劳动的汗水和创造的美。我欣赏着,忽地感到车厢里的气氛热烈起来,离都江堰越来越近了,是不是都江堰的水声已经涌到车厢里来了?

昨天晚上,从电视上看到湖南、湖北、江西、广西都在发大水。洪峰从重庆、武汉、九江、南京通过时,气氛万分紧张。大江东去,洪波涌起,惊涛拍岸,这不是诗人酒后写在纸上的诗句,这是实实在在的可怕的超过警戒线的洪水猛兽!看着电视我就想象着都江堰,想象着都江堰的江水也是这样浊浪滔天、水势汹涌吗?想象着都江堰激流涌进的水声里,该有怎样的豪壮与情意?

成都至都江堰60 公里。此刻,我不禁把车窗打开,一任雨水扑面。当汽车从以前的灌县今日的都江堰市穿过时,人们似乎都和我一样渴望听到都江堰的水声了,纷纷打开车窗。果然,隐隐的有如巨石滚动又如万马奔腾的水声,不一会就铺天盖地而至,都江堰到了!

刚才还飘飘洒洒的下雨,这会儿居然善解人意地停歇了。一下车,人们就拥到离堆之伏龙观,看万水争流,狂歌劲舞。我喜欢搜集地图,对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等等最感兴趣。伏龙观有都江堰图和简介,且让我摘抄简介如下:

都江堰在岷江上游,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巨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此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为建于江心的分水堤,形若鱼口。由此把岷江水分导流入内外二江,外江为岷江正流,内江经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飞沙堰在鱼嘴及宝瓶口之间,用于泄洪,调节由鱼嘴流来的水流量,避免过多涌入内江。宝瓶口是人工凿开玉垒山,成离堆,引岷江水入内江的总入水口,因其形似瓶颈而名。古时于瓶口岸边埋有铁桩,以标水位。

对这项巨大工程的科学性,我还不太明白。当我把小学课本上的都江堰变成眼前实实在在的水声轰然巨浪翻飞的都江堰;当我跟着人们高呼“鱼嘴、宝瓶口”的时候,我觉得从千里之外挟风带雪而来的岷江之水,简直就是用高歌狂舞来表示对李冰父子的景仰,来接受李冰父子的检阅和调遣!滚滚而来的与垂天雨云相接的巨浪一点也不可怕,它们仅仅是为了争着涌入鱼嘴或宝瓶口而喧嚣,就像调皮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水浪的汹涌溅湿了我的衣襟,我想问问弹跳起来的一朵浪花,它感到快乐吗?感到在都江堰被人们欣赏赞叹的自豪吗?

写了一本《文化苦旅》的余秋雨教授感慨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余教授的感慨是有道理的。他说,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余教授赞叹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是的,只有站在都江堰之畔,你才能真正看透一个大写的“川”字。而“四川”的得名,是不是也和都江堰有关呢?都江堰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李冰,不是被川民尊为“川主”神建庙供奉吗?(www.xing528.com)

伏龙观有一尊高达3 米的李冰石像。据说从汉代起这石像就站在江中镇水测量,后沉入岁月的江底。20 世纪70 年代出土时,他的头部残缺而手上还紧握着一柄铁锹!如今他站在离堆之上,倾听万古水流的合唱,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被刻嵌在二王庙的一堵水渍斑驳、藤葛披服的墙壁上。从二王庙下来的时候,我以这六个字作背景摄影留念,许多人也纷纷来拍照片,闪光灯照亮了这堵一些人并不很注意的墙壁。

从二王庙下来,在去安澜桥的路上,一位老先生把李冰父子治水的壮举,当作一个神话故事讲给人们听。

说是两千多年前,川西坝子老是闹水灾。李冰叫独生子二郎去查看水情。二郎来到玉垒山,遇到一位老婆婆,二郎向老婆婆请教。老婆婆说岷江里出了条恶龙,动不动就发洪水害人。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老百姓就要送猪送牛来给它吃,还要献上童男童女。老百姓生活在苦海里呢!二郎一听非常气愤,正要问老婆婆如何降伏恶龙为民除害,老婆婆不见了。二郎知道是神仙来点化他,赶紧回去向父亲李冰报告他的奇遇,父子二人商定用计收拾恶龙。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李冰在江神庙里摆好祭坛,摆上供品,请吹鼓手吹吹打打,又亲自给恶龙献祭供品。不一会,恶龙大摇大摆地来了。他一进庙门,看到童男童女不像娃娃,其中一个还长着三只眼睛。恶龙觉得不妙,大叫:“主祭人何在?”装扮成童男童女的二郎和煤山弟兄一下子跳起来,团团围住恶龙,恶龙跳到河里,变成水鸭子往二峨山飞逃,二郎变成老鹰去追。恶龙钻进山湾深潭,想从暗河逃跑,二郎坐在暗河出口处假装洗脚,恶龙钻出时二郎用脚使劲一夹,恶龙滑脱变成鱼儿,二郎变成水老鸹急急追赶;恶龙冲上岸变成大蜈蚣,二郎变成大公鸡来啄;恶龙只好放烟雾逃跑,跑到青城山变成一个蛮壮大汉。大汉肚子很饿,赶忙进一家面馆吃喝。卖面的老婆婆端了一大碗面给他,大汉哗哗哗几口吃完了,说是还要再吃一碗。突然,大汉的肚子大疼起来,疼得他遍地打滚,哇哇乱叫。二郎追来了,大汉一急,“哇”地吐出面条。可是面条变成了铁链子,铁链子的另一头钩在大汉的心尖尖上。老婆婆抓住铁链子交给二郎。大汉大叫一声就逃,一下子跌到了沟里。二郎拽住铁链一扯,大汉现出了恶龙原形。二郎把恶龙押到离堆脚下的伏龙潭,锁在潭底的铁柱上,叫它吐水灌田……老先生刚刚讲完故事,一阵山雨随风而来,人们纷纷跑到安澜桥头避雨。

风雨驱赶着游人,安澜桥上空无一人。这是一条横江索桥。据说原先桥索是由麻绳、竹篾编成的,近些年才改成铁索桥。桥很高,被风雨掀得哗哗鸣响,摇来摆去。乌黑的铁索被雨水浇淋泛着清光,桥上的木板起伏抖动,油光水滑。风雨中的安澜桥似乎要散架了,又似乎在嘲笑游人的胆小。它摇晃着,起伏着,哗哗哗把雨水掀下江流,江流腾跳的波涛应和着它的摇摆,肆无忌惮地狂笑叫嚣。人们挤在桥头的屋里和屋檐下避雨。

我想起怒江之行,想起怒江之上的吊桥和溜索。怒族小伙子和傈僳族小伙子从溜索上鹰一样飞过的身影,简直就是高尔基笔下的暴风雨中的海燕!我想起老先生讲的神话,二郎勇斗恶龙的英姿让人热血沸腾。透过风雨,我细细观看索桥。索桥虽然到处漏空,但是空隙并不很大,人行桥上,即便摔倒也不会掉下去。除非索桥把你从空中颠簸起来,抛到江中。这样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你只要牢牢抓住铁索,索桥就奈何你不得。不信,咱们试试!我的脑海里飞速地旋转着这些想法,得出了“潇洒走一回”的结论。于是把雨伞往老先生手里一塞,在人们的惊诧惊叫中冲进风雨,冲上安澜桥!安澜桥掀腾着,摇摆着;风吹着,雨下着。我忽儿倒向左边,忽儿跌到右边,忽儿后退几步,忽儿冲向前去。不管江水怎样咆哮,也不管索桥怎样狂颠乱摇,我抓住铁索,抓牢铁索,不松手,不慌张。避雨的人们向我喝彩,为我助威。一群少男少女也冲上桥来,我们一齐用青春的笑声和叫喊向江水问好,向和我们开玩笑的安澜桥问好。雨停了,风小了,我和年轻伙伴也过足了瘾。风雨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我们却因“风雨同桥”而欢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