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江堰:天府文化的起源与扩展

都江堰:天府文化的起源与扩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晚期至西汉,关中地区首先被视为“天府”。东汉早期,河北地区也曾一度被视为“天府”。《后汉书·耿弇传》记载:“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东汉晚期,“天府”桂冠正式移居西蜀。东汉之后,外地如关中、北京等地先后也时有“天府”之称。但总的看来,“天府”之称大体固定在西蜀。“天府之国”的地理范围也有变化。

都江堰:天府文化的起源与扩展

天府”初有二义:一是星座文昌宫名,见《史记·天官书》等;二是《周礼·春官》记载的周王室的一种职官称谓,司王室重宝、档案等的保管。此后“天府”便有了王室宝库、皇家宝库之意。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地域之称。

战国晚期至西汉关中地区首先被视为“天府”。苏秦曾对秦惠王道:“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2]汉初,刘邦选都时,张良指出:“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3]师古曰:“财物所聚谓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赡给,故称天府也。”娄敬也曾对刘邦分析道:“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4]可这一时期的天府之国,主要指关中地区,巴蜀之地为其附属的一个部分。

东汉早期,河北地区也曾一度被视为“天府”。《后汉书·耿弇传》记载:“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河北被视为“天府”,历史不长,且只是少数人的看法。

东汉晚期,“天府”桂冠正式移居西蜀。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对刘备分析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5]此后不久,法正在献策于先主时,也指出道:“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6]益州为“天府”,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诸葛亮、法正提出益州为天府的依据:一是交通险塞,易守难攻;二是沃野千里,十分殷富;三是高祖曾借此成帝业。高祖成帝业为秦末汉初之事,益州“天府”这时已结硕果,应该说这时“天府”已初具框架,或者说已初步建成。通过两汉400余年的建设,“益州”经济等又有了巨大发展,迄东汉晚期已是为世所公认的天府之国了。“天府”除富饶外,初期还含有可建都之地之意。明代学者杨升庵曾这样解释“天府”:“《战国策》苏秦称天府之国,府,府库也,谓富饶也。又《淮南子》注神农明堂曰:‘天府,天府字本此,谓可以建都之地也。’”[7]但这层意思在宋以后便被淡化、忽略了。东汉之后,外地如关中、北京等地先后也时有“天府”之称。但总的看来,“天府”之称大体固定在西蜀。(www.xing528.com)

“天府之国”的地理范围也有变化。诸葛亮、法正说的“天府”为益州即当时刘璋管辖的区域,包括今云、贵、川、渝,整个西南地区在内。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蟠。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8]这里,常璩描写的“天府”区域,只是西蜀,且主要是以成都平原,或者说都江堰灌区为核心的西蜀。

常璩的观点一直为后世所承。隋卢思道《蜀国弦》说:“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云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9]隋辛惪源《至真观记》:“……灵关设险,望重坤维,和夷致功,实称天府。”[10]唐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西蜀古称天府之奥也,江山数千里……”[11]唐闾邱均《为益州父老请留博陵王表》:“……蜀乡财产,古称天府。……”[12]唐李频《送凤翔范书记》:“西京无暑气,夏景似清秋。天府来相辟,高人去自由。江山通蜀国,日月近神州。若共将军语,河兰地未收。”[13]后蜀田淳《谏用兵疏》:“……全况我天府之邦,用武之地,一夫守隘,万旅无前……”[14]

北宋冯伉《移建离堆山伏龙观铭并序》:“……《书》不云乎,‘岷皤既艺,沱潜既导’,盖绅维之上游,天府之陆海也。爱建福地,聿崇仙观,旌哲人之余烈,慰生民之报德,固其宜矣。”[15]宋人范百禄《成都古今集记序》:“成都,蜀之都会。厥土沃腴,厥民阜繁。百姓浩丽,见谓天府。”[16]元人陈基《次韵郑有道喜王季野府判南归》:“故人日下拜官归,河水南来似带围。策马远游天府胜,食鱼偏爱锦江肥。蚕丛故国山犹在,望帝荒祠鸟自飞。万里欲将慈母线芙蓉城里制春衣。”[17]元人吴全节《寿庆堂》:“……江上青山如玉垒,山中白石亦金华。云连寿栎千年树,日映蟠桃几度花。天府归荣传锦里,行看丹凤黄麻。”[18]明彭韶《山川形胜述》:“蜀之地,南抚蛮獠,西抗吐蕃,上络东井。岷皤镇其域,汶江出其徼。以褒斜为前门,灵关为后户,莪眉为城郭,南中为苑囿,缘以剑阁,阻以石门,而越负秦,地大且要,诚天府之国也!”[19]以上文献所称“天府”,皆指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西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