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BL理论基础及问题解析

PBL理论基础及问题解析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PBL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变为信息和知识的建构者,通过情境性教学等让学生从原有经验中学到新的经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建构性。[11]“授意”作为第一阶段,强调教师的引导职责,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驱动其自主思考和追求知识。

PBL理论基础及问题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PBL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变为信息和知识的建构者,通过情境性教学等让学生从原有经验中学到新的经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建构性。同时,要求教师要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10]在此种理念下形成的PBL教学模式依据“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建构主义要素,形成了“创设意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感受和体验真实环境

PBL模式之所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能动性,促进学生自发学习和自我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的提升,主要在于其“授意”“仿像”和“赋值”的三重内涵。[11]“授意”作为第一阶段,强调教师的引导职责,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驱动其自主思考和追求知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查阅文献、提炼知识等,将自身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最后,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适时微调提示,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仿像”是第二阶段,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构建一种“超真实”的情景,如视频、图片和在线课堂等,帮助学生更加综合地接触和学习法学知识。“赋值”是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体验和感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2]“授意”“仿像”和“赋值”三大内涵有机契合了教育认知和学习的规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www.xing528.com)

但是,建构主义被人诟病的方面是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也会造成工作记忆负荷超载,如调用工作记忆承担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13]为了减轻初学者在PBL学习中的负荷,施密特(Schmidt)等提出了合作性模式,运用学习共同体激活和分享先前储备知识来减轻认知负荷。[14]基于建构主义容易忽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以特殊代替一般,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也会混乱与碎片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