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营养新观念:简便判定营养需求

全营养新观念:简便判定营养需求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无论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谁会满足于有98%的可能性营养不缺乏?国内几乎所有关于营养素用量的论述都以RNI为标准,甚至国家食药局CFDA关于“保健品”的含量,也以RNI量为标准。所以,以RNI量作为最佳营养摄取标准显然是误解。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为,要达到最佳健康状态,RDA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比它充沛得多的营养素摄取量,才能有预防和抑制慢性病的作用。

全营养新观念:简便判定营养需求

营养摄取以什么样的量为标准?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出版了一本《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列出了国人每天应该摄取的营养素标准RNI,称之为“膳食营养素推荐量”,似乎给公众每天补充多少营养提供了答案。问题是这个RNI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中国过去长期缺乏营养学的实践和研究,只是最近30多年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了,营养学才提上了日程。而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应该靠长期大规模的研究和测算,那么这个RNI量从何而来?它能否作为最佳健康的理想营养补充标准呢?

该书说得很清楚,RNI量的建立主要是参考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日常参考推荐量RDA标准,再根据中国的一些实际调查做一点修改,所以RNI基本上就是RDA标准。但是,美国的RDA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这是向全体美国国民推荐的标准。然而,只要是对全体国民的标准,就一定是最低标准。因为如果标准列得太高,相当部分的国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达不到,那就无法达成颁布者的原意。按照RDA的定义,营养摄取到这个标准,有97%~98%的人不至于发生营养缺乏症,而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充沛的”营养。但是,无论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谁会满足于有98%的可能性营养不缺乏?哪一个人不想100%的营养不缺乏?还有多少人不仅希望营养不缺乏,更希望营养达到“充沛”状态。这可以类比美国对全体国民制定的最低收入标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你就属于穷人,政府就需要救济或帮助你。一旦达到这个最低收入标准,你就不是穷人,你的收入达到了“不缺乏”的程度,不需要救济和帮助。不过,谁会满足这样的收入呢?谁不想追求“小康”乃至“富裕”呢?所以,全国标准只是一个底线,不是理想标准。

然而,不知道是误解还是忽略,许多营养工作者把这个推荐量RNI解释为最佳标准,说只要营养摄取达到这个标准就足够了。国内几乎所有关于营养素用量的论述都以RNI为标准,甚至国家食药局CFDA关于“保健品”的含量,也以RNI量为标准。其实,按照RNI量的基本定义,即使达到这个标准,仍然有2%~3%的人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可见RNI量也是个最低标准,意思是“至少要”达到这个标准,而不是这个标准“足以”使人有最佳健康所需要的营养。(www.xing528.com)

营养不缺乏并不代表身体健康,无论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总是希望身体处于最好的状态,尤其是现代环境下的最佳健康状况。仅仅就是营养不缺乏是不足以达到这种最佳状态的。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斯·鲍林博士(Linus Pauling)在所著的《新营养学与健康长寿》中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法规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综合健全的状态,不仅仅是指无病和不虚弱。”营养不缺乏最多只是不虚弱,不是健全的状态,离最佳健康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以RNI量作为最佳营养摄取标准显然是误解。

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为,要达到最佳健康状态,RDA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比它充沛得多的营养素摄取量,才能有预防和抑制慢性病的作用。国外把它叫作优化量标准ODA,尽管各个版本的ODA优化量标准的数值有差异,但共同之处是ODA优化量标准远远高于RDA标准,但是又明显低于营养素的最高限量UL值。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对传统营养学影响极大。事实上2013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29页的“营养素安全摄入范围示意图”,就清楚地表明只要在最高限量UL值之下,都是“安全摄入范围”,说明中国营养学界也承认营养素摄取量超过RNI推荐量也是安全的,只要不超过UL量就可以接受。关于这一部分本书后面做了专门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