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师范: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第一师范: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九一四年春季将要开学时,第四师范由于湖南教育司没有为它及时解决新建校舍和加租临时住宿的问题,停止招收新生。第一师范设于长沙城南书院坪的“城南书院”旧址。并就城南书院旧址新建第一师范校舍。毛泽东同志转到第一师范后,被编入丁三班,后又改称第八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对一个第一师范的旧同学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留过外洋,我的文化知识基础是在第一师范的几年建立起来的。第一师范是一个好学校。”

第一师范: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一九一四年春季将要开学时,第四师范由于湖南教育司没有为它及时解决新建校舍和加租临时住宿的问题,停止招收新生。开学一星期后,又经湖南省议会议决,将长沙城里两个公立师范— —第一师范与第四师范合并,第四师范全校师生都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迁入第一师范。创办刚刚一年的第四师范就这样结束了。

第一师范设于长沙城南书院坪的“城南书院”旧址。城南书院是南宋张栻讲学的地方,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现湖南大学校址)隔江相望。他俩都是当时的理学大师,四方负笈来学的多至几千人。他俩常渡过湘江,互相访问、讨论。后来的人把他俩经常过渡的渡口叫朱张渡。他俩离开后,岳麓、城南两个书院继续保存下来,直到清朝末年一九〇五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前,这两个书院仍是湖南两个有名的书院。次年,清政府就在长沙、常德、衡阳设立中路、西路、南路三所师范学校,中路师范就以城南书院为校址。一九一〇年,在长沙饥民闹事的革命风暴中,城南书院全部被焚毁。中路师范暂迁望麓园衡清试馆开学。辛亥革命后,中、西、南三路师范,改为第一、第二、第三师范。并就城南书院旧址新建第一师范校舍。一九一二年,新校舍落成,全校师生由衡清试馆迁入,从此,这个有着革命光荣传统的湖南第一师范,就在这个古代书院的废墟上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这个第一师范新建的校舍,前面遥对岳麓山,后面紧接妙高峰,湘水从它的西方流向洞庭湖,粤汉铁路从它的东方通往长江黄河流域的几个省。(当时湖南、广东间粤汉铁路的中段还未修通。)虽然离学校不远有几个新建的工厂,但就学校的整个地段来看,仍是隔离热闹的地带,靠近广大的农村。学生在校学习,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物,也能接触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校舍宽大,图书丰富,是一个适和青年学习的地方。

毛泽东同志转到第一师范后,被编入丁三班,后又改称第八班。他一直在第八班读到一九一八年夏天毕业的时候,整整四年半。(连第四师范的一年计算在内则为五年半。)[1](www.xing528.com)

这时是辛亥革命之后,教育规章有些新的改变。第一师范也采取了一些新一点的措施,提出以民本主义的精神进行教育,注重道德实践、身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几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上,比较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中有一些思想开明、“诲人不倦”的人物。学生多数来自寒素的家庭,生活朴素,勤于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校的四年多,就充分利用了这个环境,专心打好学习的基础,积极锻炼身体,认真探求人生真义和改造社会、挽救国家的根本道理,没有哪一天虚度过片刻光阴。他学习上的收获远在一般同学之上。后来他回忆这时候的情形,曾经这样告诉别人:“我在第一师范的生活中遭遇的事情是很多的。在这个时期中,我的政治观念开始形成,我也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活动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对一个第一师范的旧同学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留过外洋,我的文化知识基础是在第一师范的几年建立起来的。第一师范是一个好学校。”

【注释】

[1]编者注:毛泽东于1913年春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后跟随学校被并入第一师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