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学生橡皮概念的来历原因,探寻华应龙教育随笔的数学奥妙

借学生橡皮概念的来历原因,探寻华应龙教育随笔的数学奥妙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总是画不圆呢?因此我就想到了把学生的橡皮借过来。刚开始讲这节课时,我真是把学生的橡皮“借”得一块不剩。有老师对我“借橡皮”提出了异议,认为“收学生橡皮不好”“这是不相信学生”。因而我不想,也舍不得把“借橡皮”这个环节去掉。两天后,我想到了“先借后还”的中庸之招。这样,在正式上课之前,看似不经意的整理文具,一借一还,一惊一乍,一波三折,师生情感在其中融通,学习心向在其中萌发。

借学生橡皮概念的来历原因,探寻华应龙教育随笔的数学奥妙

讲“圆的认识”,圆的画法是应该教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但不应该一二三地“灌”,而应该让学生自己“由误到悟”。

我回想起自己以前在黑板上画圆时,画出的圆经常不是很圆,于是赶紧擦掉重画。为什么总是画不圆呢?我发现要么是由于圆心滑动,要么是由于圆规两脚距离的改变。我追问:这不正突出了圆的特征吗?“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是不是不该随手擦掉呢?

因此,备课时,我就计划好,如果我在黑板上画的圆不标准,不擦,也不急着重画,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不圆”。这是对圆的特征的再理解。进而,我思考:那学生的不圆的作品呢?怎么把它们也用起来?因此我就想到了把学生的橡皮借过来。

刚开始讲这节课时,我真是把学生的橡皮“借”得一块不剩。有老师对我“借橡皮”提出了异议,认为“收学生橡皮不好”“这是不相信学生”。我知道这意见很珍贵,很正确,但我又认为这是我多年研究“差错资源化”的课题实践,这是践行自己“课堂因化错而精彩”的教学理念,并且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牺牲一点点“小我”又何妨?因而我不想,也舍不得把“借橡皮”这个环节去掉。不过,心里挺别扭的,就像明明知道自己“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长了一个疮”,却讳疾忌医,于是很担心被鲁迅讽刺说“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www.xing528.com)

理当从善如流,那我能不能既保留“借橡皮”又吸纳老师的意见?两天后,我想到了“先借后还”的中庸之招。

这样,在正式上课之前,看似不经意的整理文具,一借一还,一惊一乍,一波三折,师生情感在其中融通,学习心向在其中萌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