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晨读第二册:《礼记·曲礼上》

经典晨读第二册:《礼记·曲礼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品简介《礼记·曲礼》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创作背景《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经典晨读第二册:《礼记·曲礼上》

西汉〕戴圣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注释〗

①趋:快步走,惶恐不安的样子。

②乡:同“向”,朝向的意思。

③固:随便,平常的样子。

④扃(jiǒng):门上的横梁。

⑤踖(jí):践踏。

作品译文

跟随先生走路,不应跑到路的另外一边和别人说话。在路上碰见先生,要快步上前,正立拱手。先生和自己讲话,就回答;先生不与自己讲话,就快步退下。跟随长者登上丘陵,一定要向长者所视的方向看去。登上城墙,不要指东画西,不要大呼小叫,以免蛊惑人心。将要到别人家去,凡事当求合理,不可失之粗野。将要进入人家的堂室,一定要发出较大的声响。户外有两双鞋子,听见室内的说话声音才可进去,否则就不进去。将要进门,目光一定要向下。进门以后要神情肃敬,目光不要东张西望,上下扫视。如果门本来是开着的,就让它仍旧开着;如果门本来是关着的,就让它仍旧关着。如果后面还有人进来,就把门轻轻关上,但不能关紧。进门时不要踩着别人脱在户外的鞋。将入席位,不要跨越坐席,应提起裙子的下摆走向席位下角。坐定之后,要谨慎地应对。

作品简介

礼记·曲礼》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曲”为细小的杂事。“礼”为行为的准则规范。“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www.xing528.com)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作品赏析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西汉礼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卷49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和谐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人的准则。

知识链接

孟子休妻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孟子说:“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所以要休她。”孟母问:“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中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而你却一声不响进了屋,因此失礼的人是你呀。”孟母的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