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知识与文化,取得显著成果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知识与文化,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文化”为英语教学提出了另外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即文化的教学。跨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跨越母语文化和目的与文化的差异和障碍,实现顺利的交际。另外,忽略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母语文化属于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交际者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自然互动的过程。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知识与文化,取得显著成果

教学内容是学生要学习的对象,也是学生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内容往往定位于英语语言知识,即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后来又增加了句型功能和话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学目标的改进,目的语文化已成了英语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现在的英语教学内容常常定位在语言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但是,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内容应该增加母语文化。

1.坚持语言知识和文化教学的内容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文化意识必然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形成的,只有把文化作为英语教学内容,才有可能谈到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材中,首先,语言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基础教育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对文化内容都有所涉及,有的教材专门开辟了文化学习板块,如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文化的内容不仅涉及文化的经典部分,即文学作品,更重要的部分是有关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除却英语教学的一般教育意义,其学科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目标是由中心词“交际能力”和限定词“跨文化”构成的。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没有语言知识,言语交际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没有语言知识的教学,语言的其他的一切目标的实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当然,语言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知识,更是为了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跨文化”为英语教学提出了另外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即文化的教学。跨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跨越母语文化和目的与文化的差异和障碍,实现顺利的交际。广义上的跨文化的文化,除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外,还包括其他国际和地区的文化,以及跨越母语文化和包括目的语文化的所有外语文化。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与大多数国家的人交往时都可以使用的官方正式语言。所以,涉及的文化肯定不能只是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尤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必要的,而且会成为一种趋势。只有兼顾语言知识和文化教学才能顺利实现英语教学的学科目标。所以,英语教学内容必须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两个部分。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知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结构知识,即上文所提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二是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因为语言知识本身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如词汇不仅包含有本身的词汇意思,大部分的词汇还富含文化意义,如谚语,典故等,这样的词汇本身具有深刻的哲理、隐含着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授语言结构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挖掘语言结构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从而满足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是语篇和文化板块的文化知识。语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睿智的思想、浓厚的情感和不同的价值观。在语篇教学中,这些文化意义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隐含在语篇中的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而促进学生在心理、智慧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关于文化板块的教学,既然其目的是满足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文化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仅仅把它作为分析和教授语法的媒介。

2.坚持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共现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认为对目的语文化教学的重要目的是“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新课标》中可以看出,英语文化的教学实际上是对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传承文化,这种文化不能只是目的语文化,必须包含母语文化,必须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共现。因为若母语文化无立足之地,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运用外语交流时就会缺乏对母语文化有效而准确的表达。这不仅影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且定会给成长中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带来陌生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形成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自己的祖国及家乡的深切真挚的情感。另外,忽略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的教学。

(1)母语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在我国,对于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这门外语的同时要学习这门外语所根植于其中及其承载的文化,即目的语文化。我国有学者认为通人们学习一门外语,主要是学习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而不是重新感知世界,而人们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积淀的固有认知内容和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它会影响外语学习。作用力是相互的,在母语文化影响外语教学的同时,本身也一定受到外语教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对母语文化的教学,不仅提高外语学习者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外语教学更是母语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

(2)母语文化属于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www.xing528.com)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交际者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自然互动的过程。为了帮助外语学习者顺利地与目的语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避免在交际中产生语用错误,文化教学必须包括目的语文化和外语学习者的本族文化,即母语文化。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都已经强调过。

在跨文化交际中,仅局限于对交际对象的尊重和理解难以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只有在注重文化共存、共享和保持自我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达成有意义的交流和交往。跨文化交际应是交际主体双方的双向文化交流,文化输出和输入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否则跨文化交际就会演变成单纯的文化引进。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盛况空前的世界各民族交往的时代,这是跨文化交际进行文化输出,以及传播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交往中的影响力的有利机遇,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母语文化的载入和教学,以便培养出不仅能够掌握目的语文化而且能利用英语得体有效地表达母语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在目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首先意识到目的语文化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亦逐渐意识到母语文化在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往能力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3)母语文化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工具

母语语言在英语学习中的工具角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母语语音是目的语语音学习的工具。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具有相似性,汉语拼音的发音与英语字母的发音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可以使母语语音充分发挥其在目的语语音学习中的工具作用。其次,母语语言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语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原则,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对于抽象的语言知识,使用母语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于少数目的语知识的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难以用简单的词汇正确讲解,使用抽象的词汇讲解,学生更难以明白。所以,母语是英语抽象知识讲解的必需工具。

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的工具角色表现在母语文化是目的语文化学习中的参照系。有了母语文化作为参照,我们知道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目的语文化的哪些维度的哪些知识,各种不同的知识分别要学到何种程度。据此,我们知道外语学习中应该教给学习者何种目的语文化、哪些目的语文化以及目的语文化达到的程度。母语文化是目的语文化学习中的对照对象。在目的语教学中,通过与母语文化的比较分析,对目的语中与母语文化相似点的教学可以运用正迁移的作用;对两种语言的差异部分,可以通过分析找出其本质特点,从而更有利于教学。例如目前流行的文化包和文化丛就是利用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和比较进行外语语言文化教学的常用方法。

(4)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在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不仅有利于外语语言和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学,而且母语文化本身也会在教学中变得更加精准、细致和丰富。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提高、相得益彰的教学良构过程。

文化是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得以积淀、发展和丰富的。传承意味着交流,没有人际交流,文化即使曾经存在,亦将是自生自灭,无以延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交际。母语文化的使用在提高对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其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要教给学生运用目的语正确表达母语文化的方式和技巧。掌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得以交流的不仅是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同样得到表达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母语文化获得输出和传播的过程,在传播的过程中,母语文化获得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