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战理论在现代作战中的应用

心理战理论在现代作战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打败以色列,必须从心理战打开突破口,将以色列侵略好战的贪婪残暴的本性公之于世,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心理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上述国际组织多次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这一切举动却加深了以色列认为埃及不劳而获会发动进攻的心理。

心理战理论在现代作战中的应用

现代战争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心理斗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各国十分重视心理战的作用,将其列入区别于陆、海、空战的第四种作战形式。这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1.阿拉伯国家将赢得人心作为心理战的首要任务

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打败以色列,必须从心理战打开突破口,将以色列侵略好战的贪婪残暴的本性公之于世,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心理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因此,在联合国大会、不结盟国家会议、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和世界其他讲坛上,阿拉伯国家极力揭露以色列的侵略暴行。上述国际组织多次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例如,1973年以色列杀害3名巴勒斯坦领导人,伊拉克总统萨达特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以14票对1票压过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由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只与苏联一国有联系,发展到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支持,而以色列则民心丧尽,十分孤立。

2.阿拉伯国家认为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心理战的中心课题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阿拉伯民族情绪沮丧,不知所措。阿拉伯国家在重整军备的同时,对民族心理特性作了认真分析,认为阿拉伯人民只有坚强勇敢,不向外敌低头屈服的倔强性格,决心从心灵深处唤起人民战胜敌人的自信心和鄙视、蔑视以色列的仇恨心理,阿拉伯领导人多次发表演讲,号召人民振作精神,励精图治,以便有朝一日痛惩外敌。萨达特总统十分自信地表示:“你们不了解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你们对于动员人民感到担心。我可以向你们断言第一颗子弹就能把每一个人都动员起来,一开枪就能把人民动员起来。”((埃及)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斋月战争》第26页)事实确实如此,在精神感召和心理教育作用推动下,阿拉伯人民心理上的创伤与愤懑交织,激情与理智并存,犹如坚冰之下滚滚激流,于无声处隆隆惊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www.xing528.com)

3.阿拉伯国家注重使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

军队的士气是作战取胜的重要心理条件,士气旺盛就可夺取战争的胜利,士气低落就会招致失败。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心理训练。第三次中东战争给阿军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官兵心理上得了“恐以症”。为激发和保持高昂的士气,打破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阿军从心理训练上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不单纯依靠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科学的、合乎军人心理活动规律的手段提高士气。大量采购并装备对付以军弱点的新式武器,训练打击以军弱点的新战法,以有效的防空和空战手段夺取本土制空权,消除本国军民的紧张心理。二是重视增强官兵的爱国主义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官兵人人身上都带着“不胜利,毋宁死”的卡片。三是用胜利战果打破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在1969年几个月消耗战中,埃军就击毙以色列兵61人、击伤68人,打击了以军的嚣张气焰,整个阿拉伯军队的心理状态由惧敌、恐敌变成了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坚强决心。

4.巧诈的心理手段,是隐蔽战争企图,达成战争突然性的前提

为了给以色列心理上造成虚幻的和平景象,埃及制订了一个庞大的迷惑计划,采取了200多条伪装和迷惑措施。其中主要有:一是萨达姆到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叙利亚等国考察、协调对以色列作战问题,对外界宣传报道则说成是纯粹的度假旅行;二是尽量缩小发动战争的涉密范围,制定第四次中东战争计划,只限于埃、叙两面国军队14名高级军官知道;三是大部分以演习为名夜间运动到运河前线,白天又浩浩荡荡地撤回一部分兵力;四是在外交上大造和平舆论,临战前,埃、叙两国代表多次在国际讲坛上大谈中东和平的方式和前景,报纸和广播以突出地位报道埃、叙两国关心寻求中东冲突和平解决的意愿;五是多样化的心理战形式配合运用,大凡战争打响前,均要召唤官兵回营待命,而埃及却于1973年9月下令参加“解放”−23演习的预备役军官参加晚会,甚至让士兵们在运河里游泳直到战争打响的最后一刻钟;六是临战前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项把输油管道铺设到苏伊士湾的阿达比亚的协定。此地正是预定作战地区。这一切举动却加深了以色列认为埃及不劳而获会发动进攻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