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处人事纪实:纪念定西师范40周年

科研处人事纪实:纪念定西师范40周年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进科研处,遇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申办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都迫在眉睫,我们科研处接到的任务便是布置学校的展览室。定西教育学院改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的日常职责便是办好《定西师专学报》和《定西师专报》。离开后的这几年,有时会想起在科研处的那几年,那些人,那些事。

科研处人事纪实:纪念定西师范40周年

任俊华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每天匆匆往返于校园与家之间,很少停下脚步去仔细看看那熟悉的校园,也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忆走过的路。前几日偶然去学校科研处,看着焕然一新的科研处,熟悉的杂志,想起曾经在科研处的那些岁月,那些人,才想到,岁月改变的不仅是我们,也改变着我们熟悉的校园。

从2002到2006年,我在科研处工作了四年多,时间虽短,但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我认识了好多良师益友,他们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我也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如何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这些人和事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感慨万千。

初进科研处,遇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申办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决定申办师专,是在短时间内决定的,所以许多事情便很仓促地进行着。整理资料、校园建设、实验室建设……都迫在眉睫,我们科研处接到的任务便是布置学校的展览室。艰苦的条件、简陋的设备都集中在一起,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设备,何启明处长决定把全部资料拷到电脑中,去兰州做展览室的图片资料。下午五点多钟,何处长带着打字室的刘靖仁老师、科研处的常君睿老师和我赶到了兰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开始制作,由刘靖仁老师负责打字,常君睿老师负责图片美工,我负责文字处理,何处长总体负责。整整一夜,我们都在工作中度过。实在太困了,何处长便叫我们喝点水,振奋一下精神。由于我年龄最小,所以大家很照顾我,让我在旁边睡一会儿,需要的时候再叫醒我。说来惭愧,我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何处长反而睡的时间最短。第二天中午,当十多张展板图片资料做出来的时候,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任务了。在回定西的路上,由于太困了,大家都在车上睡着了。

定西教育学院改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的日常职责便是办好《定西师专学报》和《定西师专报》。刚开始的时候,常君睿老师的任务便是带着我,让我尽快熟悉《定西师专报》的工作。可以说,常君睿老师是一位良师,至今我仍然很佩服她,佩服她的好学和认真负责。每一期报纸的稿件修改、排版、校对,都是一件很精细的工作,需要把报纸清样反复修改。于是常老师和我便经常来往于学校和印刷厂之间,以至后来,常老师戏称我们就是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刚到科研处的那几年,由于学生少,课程也不多,所以相对而言每个人的个人时间较多。没课的时候,常老师总是拿一本英语书在看,反复记忆。我问她:“你看英语书干吗?”“我想试试博士研究生的考试,看看能不能过。”最终,常老师离开了科研处,考上了博士,实现了个人愿望。对于英语学习,常老师不仅仅为了考博,而且学以致用,承担着学校的外教联络工作。记得第一位外教是来自非洲的玛丽亚,常老师和外教交流的时候,英语口语并不是很通顺,而且许多单词也不熟,所以英语电子词典便成了她经常用的工具。与常君睿老师共事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常老师的多才多艺、自强不息的精神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www.xing528.com)

常老师考上博士后,进入科研处的是安庆吉老师。他是一位带着文艺气质、个性十足的艺术家。安庆吉老师擅长作画,个性浪漫。安老师最喜欢穿中国风的唐装,脚上穿的也是平底布鞋,极有范儿。自从安老师到了科研处后,科研处多了几分欢笑,几分轻松,这当然与安老师为人幽默有直接的关系。时常,有许多与安老师志同道合的老师来科研处,这也为科研处增添了许多的艺术氛围。安老师在科研处的工作主要是做好《定西师专学报》的来稿登记、版面设计、稿件的编辑等工作。在安老师到来后,《定西师专学报》第一次有了艺术性的封面,这便是中国画的元素增加了,几乎每期都有一幅绘画作品,韵味十足,有时也选择书法作品来增加学报的内涵。在《定西师专学报》的发展史上,安庆吉老师对封面的贡献功不可没,他改变了学报的呆板、单调,使学报封面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安老师没课的时候,最大的爱好便是练习书法,安老师说他的书法相比画技而言,显得很不协调,于是安老师开始了他的书法练习。闲暇之余,我常会看见安老师一手拿着毛笔,一手叉腰,很惋惜地摇着头说:“这几个字写得不怎么样嘛!”幽默、乐观、艺术家气质,这是安老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在科研处,何启明处长是和我共事时间最长的,也是我最重要的师长之一。从进入科研处到离开科研处,何处长对我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就如何处长自己所言,他一直把我当小兄弟看待,看着我一路走过青涩的年代。何处长治学严谨,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我这个后辈的提携与关爱,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我第一次参与《定西教育学院报》(即后来的《定西师专报》)的排版与审稿工作时,感觉无从着手。虽然以前我当过编辑和记者,但是对于排版工作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看到我很为难的样子,何处长指点我说:“排版不要排成整版横的或竖的,美观大方是最重要的。”对审稿,何处长更是一丝不苟,加班审稿便是家常便饭。校对时,找几位文字功底比较好的老师一起校对,工作餐便是牛肉面,以致常君睿老师向何处长开玩笑提条件,说牛肉面要加肉才干活。当然,工作餐还是牛肉面,没加肉。常老师走后的一段时间,科研处只剩下何处长和我两个人,我俩要承担大量的工作。特别在定西师专成立典礼的前夕,何处长和我每天都加班,撰写庆典的规划册子,准备有些领导的讲话稿,整理有关的图片资料等。何处长几乎天天加班到很晚,直到庆典过后才松了一口气。可是忙碌的日子并没有结束,直到安庆吉老师来了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工作中的何处长认真负责,在生活中,何处长也很细心,是个典型的家庭好男人。记得那些年,何处长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以及做饭,成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是何处长从来都乐呵呵的,极富生活情调。

离开科研处,是我结婚以后向何处长提出来的,虽然很不舍,但我还是离开了。离开后的这几年,有时会想起在科研处的那几年,那些人,那些事。这几年工作的风风雨雨,都是值得我今生回忆的。终点到了,我离开了,但是每个人的笑容,每个人的行走坐立的姿态,还有那熟悉的环境,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