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第九节:《读史兵略》解读

中国兵学通史第九节:《读史兵略》解读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史兵略》是一部辑录体编年战争史,编者题为胡林翼,实则为胡林翼召集幕僚汪士铎等人编纂而成。陈庆年称“自古史书,兵事地形之详未有过此者”[99]。《读史兵略》对这一段给出的评论是:“远识可为国监。”[100]《读史兵略》虽然系从史书中辑录有关战史资料而成,议论亦不很多,但该书以战争与地理互为经纬,颇具特色。

中国兵学通史第九节:《读史兵略》解读

《读史兵略》是一部辑录体编年战争史,编者题为胡林翼,实则为胡林翼召集幕僚汪士铎等人编纂而成。汪士铎为总编辑,分辑者有胡兆春、张裕钊、莫友芝等。胡林翼在序言中称:“林翼遭时多故,过蒙殊恩,畀以疆事,与使相襄平官公同修兵戎于江汉。受任既重,深惟负乘之惧,顾才不副志,略不称心,私窃忧之。戎幕相与从容风议者,辄及二书(《左传》《资治通鉴》),因条取其言兵者汇编之,以朝夕循览,期牖顽钝。”[98]

该书分为《正编》与《续编》。《正编》于咸丰十一年(1861)由武昌官署刊行,所记史事止于五代。《续编》所辑为宋元明三代史事,咸丰十年(1860)已编成初稿,准备分卷删定后付梓,因胡林翼离世而未得刊行。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俞樾作序,莫友芝作跋,将兵略内容进行详细校理分卷,编为十卷,由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刊行。

该书与其他兵略类兵书相比有其特点:一是以年系史。全书以所记战争的朝代及年号为标目,以时间先后排纂战争史料。以往兵略类兵书除茅元仪《战略考》外,多以类书体汇集战史资料,或以兵法区别意类,或以己意论列得失,而《战略考》虽按时间先后编纂史料,但不标具体年代,更不如《读史兵略》详实。二是以战史为经,以地理为纬。作者认为,以兵略为本,而兵略以地理为要,所以对战争发生的地点详加考订,引用前人如胡三省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尤其对古今地名的对比注释较同时代他书为精。陈庆年称“自古史书,兵事地形之详未有过此者”[99]。三是评论得失,切中要害。该书对一般战例只注地理,不作评论,而对于远略奇谋,往往用一句简练的话进行评论,言简意赅,如卷一下“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条,记述子西分析两任国君,昔日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勤恤其民;今日夫差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因而得出吴必先自败的结论。《读史兵略》对这一段给出的评论是:“远识可为国监。”[100](www.xing528.com)

《读史兵略》虽然系从史书中辑录有关战史资料而成,议论亦不很多,但该书以战争与地理互为经纬,颇具特色。中国古代像这样以年系史的专门战争编年史并不多见,所以该书在清末有一定影响。讲授战史的学者陈庆年给予该书以较高的评价:“《读史兵略》,其摘录程式,视茅书(指茅元仪的《战略考》)为近,而详实过之。上自春秋下迄五代,兵事方略,灿然可详,所释今地,亦较他书为精,间论其事之得失,每下一语,深切著明,欲讲求此事,取资其中,已足致用。”[1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