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乐队的组成与变迁:丰富表现能力

京剧乐队的组成与变迁:丰富表现能力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场面由“文场”和“武场”组成。京剧的乐队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的京剧乐队中并没有京二胡。这一措施,大大丰富了京剧乐队的表现能力。其中的鼓板,是京剧乐队的总指挥,它控制着京剧演出的节奏及各种变化,它指挥着演出中的所有情节。如同前面提到的文场乐器增加了二胡一样,武场乐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京剧乐队的组成与变迁:丰富表现能力

京剧的乐队术语称为“场面”。场面由“文场”和“武场”组成。

其中,文场中有弦乐器胡琴(也叫“京胡”)、京二胡,弹拨乐器月琴、三弦,吹管乐器笛子唢呐、海笛和笙。文场的主要作用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在演员停止演唱时,文场还可以演奏各种配合演出的场景音乐,在制造、渲染气氛中起着美妙的作用。这当中,胡琴是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一些优秀的胡琴演奏家,成了京剧艺术大师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比如梅兰芳琴师徐兰沅、马连良的琴师李慕良、杨宝森的琴师杨宝忠,张君秋的琴师何顺信,都是绝妙的组合,都对大师的艺术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京剧的乐队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的京剧乐队中并没有京二胡。1922年,梅兰芳创演了京剧《西施》,排练中,他和乐队的徐兰沅、王少卿等都感觉作为一部大型的歌舞剧目,《西施》的伴奏显得单薄,他们反复研究,决定增加二胡加入乐队。这一措施,大大丰富了京剧乐队的表现能力。很快,这一创新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认同。至今,京二胡已经成了京剧演唱的必不可少的主奏之一了。

武场中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其中的鼓板,是京剧乐队的总指挥,它控制着京剧演出的节奏及各种变化,它指挥着演出中的所有情节。在演出中,乐队的每一个演奏员,都要看鼓板的眼色行事,谁也不许擅自行动。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武打等把握节奏,渲染气氛。另外,京剧演出中的段落转换、场次衔接等,大多是依靠武场的演奏来进行。这当中,优秀的鼓师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优秀鼓师是艺术大师的左膀右臂,如程砚秋的鼓师白登云、杨宝森的鼓师杭子和、李少春的鼓师赓金群等,都为大师的演出增色添光。(www.xing528.com)

京剧的乐队还是舞台上模拟自然生态的能手,像鸟鸣、马嘶、虎啸、莺啼、风起、浪涌、打雷、闪电、落水、行舟、婴儿分娩、大雪纷飞等,乐队的模仿惟妙惟肖。让观众在随着戏剧情节行进的同时,在视听上领略意外的享受。

如同前面提到的文场乐器增加了二胡一样,武场乐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据周信芳的鼓师高明亮介绍:京剧的武场早年罕用铙钹。武生大师俞振庭看到梆子的武戏因为有了铙钹伴奏,气势庞大,节奏铿锵。1929年,他毅然自己花钱请进了铙钹乐手,加入自己演出的武戏当中。这个举动一下子使京剧武戏的演出火爆许多,后来人纷纷效仿。

早期的京剧乐队坐在舞台的正中。20 世纪上半叶,“净化舞台”成为京剧界的共识,京剧的乐队就从舞台的正中移到了下场门一侧,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