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企办公楼议趣:一位外企打工妹的职场修炼手记

外企办公楼议趣:一位外企打工妹的职场修炼手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常在时尚杂志、影视时装剧中看到有关外企白领在写字楼里演绎酸甜苦辣的职场生活,活色生香,令人感慨。我自己是个二十多年的外企打工妹,对朝九晚六的写字楼生活已习以为常。从信息技术业到图书出版业,从国内到海外,在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办公室都上过班,单谈外企办公楼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也有意味的话题。说得也是,外国人住饭店、设办公室都喜欢高层,房价、身价都随之飙升。唯一的例外是微软中国公司。

外企办公楼议趣:一位外企打工妹的职场修炼手记

打工一族心中理想的职业图画里,一定含有离家近、交通方便又漂亮气派的写字楼以及舒适宜人的办公室。常常在时尚杂志影视时装剧中看到有关外企白领在写字楼里演绎酸甜苦辣的职场生活,活色生香,令人感慨。我自己是个二十多年的外企打工妹,对朝九晚六的写字楼生活已习以为常。从信息技术业到图书出版业,从国内到海外,在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办公室都上过班,单谈外企办公楼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也有意味的话题。就像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法则“地段!地段!地段!”(Location! Location!Location! )一样,外企写字楼的选定,也是依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就往什么地段靠,再加上各种机缘巧合而成。

现在的北京中关村核心地带,在二三十年前叫“电脑一条街”,被称为“中国的硅谷”。从中关村北大街往南到白石桥,一路上聚集了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呈现出一派生机。而那时这一带有模有样的饭店、写字楼只有新世纪饭店、西苑饭店、友谊宾馆和燕山大酒店。跨国IT公司进驻中国,几乎毫无选择地将办事处设在这几家酒店里。当时,地段、条件设施最好的新世纪饭店写字楼就集中了数家世界大牌电脑公司。我当时效力的天腾电脑公司就在此楼里。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就有DEC(后被惠普公司收购)、Cisco、Informix、Sun Micro System等。稍后进来的全球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EMC公司,因写字楼这边实在没地儿了,只好在饭店那边的公寓套房里开办公室。当时势头最好、规模更大、员工众多的康柏(Compaq)电脑公司就设在与新世纪饭店一墙之隔的西苑饭店地盘更大的写字楼里。

这些大公司都是同行翘楚,或多或少又是竞争对手。长期在新世纪饭店附近“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与各公司的销售都混得很熟,对他们的出游行踪都了如指掌。这个公司的销售拜访了哪家客户,那个公司的销售又上哪儿扑单子了,通过出租车司机的传话筒,对其他公司而言都不再是什么秘密。后来我们老板明文下令:禁止销售人员与司机“闲聊”公司的商业机密。这几家公司因“近水楼台”,就在楼里彼此挖人,员工跳槽十分频繁。我们公司的一位王牌销售就跳槽到了楼下的Informix。我们常在电梯里碰见,他比我们先下,大家都开他的玩笑:“怎么走了还被我们‘踩’在脚底下呀,要‘跳’也得跳到更高的东家啊。”这么说,位于写字楼最高层15层的Sun Micro System公司似乎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说得也是,外国人住饭店、设办公室都喜欢高层,房价、身价都随之飙升。

到了20世纪90年代,北京东边以国贸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高档、亮丽的写字楼赫然出现。大量跨国公司都纷纷搬进了位于市中心、交通发达,生活便利,设施齐全,但价格不菲的中央商务区(CBD)。你能想得到的IT巨头,似乎都在那一片。唯一的例外是微软中国公司。微软好几年窝在中关村附近居民区一幢毫不起眼的小楼里办公。而人们一窝蜂地涌进东边国贸的中央商务区一带扎堆(最起码也得靠近长安街)时,微软依然留在中关村,只不过挪进了仅隔一站地、里外看起来都普普通通的希格玛大厦。微软公司很晚才彻底离开中关村,搬进临近机场宵云路的现代盛世大厦(前面提到的EMC公司也搬进此楼)。据说这是海淀区的一大损失!

有趣的是,晚进中国十几年的外国图书出版公司在不少方面都在“重复”IT业走过的路。好像是跨国IT公司成心在为跨国出版公司腾地儿似的,2000年前后,传统教材出版大户培生教育图书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汤姆森学习公司、麦克米伦出版社,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Taylor & Francis、Springer科技出版社,都在北京城偏西北的海淀、中关村一带安营扎寨,除了把高质量的教育、学术、研究图书介绍到中国教育/学术界,还不遗余力地将中国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发现和学术观点传播到全球。

其中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设在海淀一座写字楼里的办公室,其前身就是全球著名的IT公司、打印机厂商利盟(Lexmark)的办公地点。利盟前脚刚走(搬去位于东边靠近国贸的华润大厦),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后脚就进驻办公了,还继承了人家的部分家具和设备。而汤姆森学习公司在黄庄路口泛亚大厦办公室的前身正是天腾电脑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天腾电脑公司从新世纪饭店迁进泛亚大厦,两年后又搬到东边位于中央商务区的丰联广场)。众所周知,海淀区可谓“文化区”“学院区”“教育区”,这里名校云集,大学、研究机构多,专家、学者多,出版社(尤其大学出版社)多。大打“教育/学术”牌的全球几大出版商当然都看中此方宝地。

更有意思的是,我服务的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本来好端端地安居于此,2004年,因为整个麦格劳-希尔集团公司(下辖包括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和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三大部门)统一进入中国市场,尤其顾及从事金融服务的标准普尔公司和高端商业资讯服务的《商业周刊》这两块的业务性质,一并轰轰烈烈搬驻国贸中心写字楼,集团主席/总裁麦格劳-希尔三世先生特地来华出席开业庆典,给狮子点睛。我们早几年进中国的教育出版这部分人马也被“强行”拉入了国贸办公室的麦格劳-希尔集团大家庭里。

结果,教育出版的老客户多是位于西边海淀区的国内出版社、大专院校、图书馆、图书进出口公司,再不愿意大老远跑到繁华喧闹的中央商务区,进豪华昂贵令他们望而却步而又颇不自在的高档写字楼(光找地儿停车晕头转向就得20分钟),上门来找我们看书求书了。那几年我也不得不每天开车从西边家穿城到东边办公楼来回近三个小时上下班。终于三年后,我们教育出版部门还是明智地迁回中关村“清华科技园”了(而标准普尔公司至今依然留在国贸中央商务区那边)。(www.xing528.com)

等我2007年加入哈佛商学院后,一直坚持独立在北京办公(除非出差)。2010年由哈佛商学院和哈佛中国基金会牵头创建哈佛大学上海中心(Harvard Center Shanghai),旨在为哈佛大学的全体教员、学生以及校友提供优质资源,增进哈佛大学与中国大学、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令国内教育界的大学老师们迷惑不解的是,哈佛上海中心居然开在位于浦东陆家嘴时尚奢华、感觉“纸醉金迷”般的顶级商务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里。我那会儿虽向美国总部直接汇报,也至少每个月一次赴上海到此公干。

而后美国另一所名校斯坦福大学兴许是汲取了哈佛的“教训”,于2012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教育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at Peking University),成为斯坦福师生在中国执行研究、教育项目的基地,这是美国大学第一次在中国顶尖大学校园内建立的实体建筑。中心建在美丽迷人的未名湖畔,由一座古老王府改建的古色古香的大四合院里,地下地上共两层,地下是采光先进、设备一流的教室和会议室,地上一层沿中式回廊一圈办公室。典雅、现代,中西风格的完美融合,令到访者啧啧称道,成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及两校合作交流的新桥梁

上面提到的IT公司和出版巨头,在美国的办公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涌现出一大批信息技术公司,它们大部分都是从西部创业起家的。总部办公楼几乎一律都在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园区加州硅谷(美国微软公司又是一个例外——它另辟蹊径,将总部设在西北部的西雅图)。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的斯坦福大学临近硅谷,与其说是斯坦福坐落于硅谷,倒不如说是硅谷始于斯坦福。

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这其中就包括惠普、谷歌雅虎、罗技、Snapchat、美国艺电公司、Sun Micro System、思科及LinkedIn等公司的创办人。自然这些公司最早落户于此,和硅谷其他数不清的中小公司都扎根在斯坦福大学周边,这里已经形成独霸美国最浓厚的创业氛围。如果驾车沿高速公路从旧金山开往东南方向的圣何塞(San Jose)广袤的郊区大地上,你不时能看到许多熟悉的高新技术公司的标志,每家公司都占有一片领地,绿草茵茵,环境优美。连我们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计算机图书部门的总部也设在加州。

跟从西部大批涌现、高举创新旗帜、纷纷占领西部“山头”的IT公司不同,传统、老派的出版业特别是一些“百年老店”,牢牢占据着东部重镇纽约。在纽约曼哈顿最繁荣、最昂贵的洛克菲勒中心一带,麦格劳-希尔集团公司总部大楼高耸入云,气势非凡。斜对面就有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汤姆森学习等出版公司的办公楼为伴。不远处,传媒巨子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各雄霸一方……

以我之见,位于这种黄金地段的办公楼是公司势力的象征,更多是“功能性”的,很难说它美不美。真要说美的,是我们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久负盛名、以经济管理类图书见长的Irving分公司总部办公楼。我曾有幸两次光临。它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小镇伯尔里奇(Burr Ridge)。鲜花、草地、湖水簇拥着优雅、宁静的小楼。楼里的过道、楼梯口布有古色古香、家庭式的书房,连饮用水的水池、水龙头都是仿旧的铜器。分管我们部门编辑出版业务的副总裁兼出版人K先生(他是好几本商业畅销书的作者)的办公室更是美不胜收,令我流连忘返。屋里全是古雅、精美的旧家具和旧摆设,老式的钟、地图,旧书、旧音响。透过低矮的木头窗户,能瞥见窗外迷人的美景,听见小鸟欢快的叫声……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K先生向我介绍完他的办公室收藏后,开始讲书、谈工作。我告诉他,这正是我理想中的出版家的办公室。在这么美的地方看书、工作,是多么惬意的工作、多么理想的职业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