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倡导中国画观察方法

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倡导中国画观察方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倘若我们希望中国画不被过于“西化”,就应该保持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而其独特的观察方法恰恰可以成为小学生理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中国画的教学显然存在着偏失。如果美术教师能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出自本性的视觉习惯对其进行引导,那么,对学生树立起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方法无疑是有益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倡导中国画观察方法

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文化可以兼容并蓄,但不能失去民族性。中国画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正是因为其人文哲学底蕴和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这鲜明地体现在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上。倘若我们希望中国画不被过于“西化”,就应该保持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而其独特的观察方法恰恰可以成为小学生理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中国画的教学显然存在着偏失。

(一)师资问题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写实绘画的写生训练就不断渗透到中国画的教学之中。自此,以透视原理为根基的西方绘画之“看”,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进入教学,写生的视域节选遂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唯一模式。中国传统绘画之“观”的独特思维被遮蔽、遗弃。以西式对景写生置换了“以大观小”的中式传统,终于使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传统智慧在集体不自知的情况下遗失,致使通过这一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美术教师被西化,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强行让学生接受“近大远小”的西方透视绘画原则,而对中国独特的观察方法则知之甚少,显然不利于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

(二)对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基于小学生观察和表现物象的天性与中国独特观察方法的契合,笔者建议在一至四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中,除了原先对中国画材料的多种尝试和笔墨游戏外,应增加中国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手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一至四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中应增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欣赏内容,这样能有效地与实践教学相配合,深化学生对中国画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的理解。(www.xing528.com)

基于对小学生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调查,笔者认为如果要传授西式透视法应安排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教材中,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不适合安排,这是因为此时学生的视知觉尚未发育健全,而西方的透视法是基于人视觉功能的完善。如果美术教师能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出自本性的视觉习惯对其进行引导,那么,对学生树立起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方法无疑是有益的。同时,需注意的是,五—九年级美术教材中,在安排西方透视法的学习内容时,最好也能同时安排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内容,以便使学生在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分辨出这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法。

(三)对教学的建议

尽管小学生的天性与中国画观察方法相近,但毕竟小学生的观察和表现是与他们视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关的,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会改变这种观察方式。听任自然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是一种使潜意识的表现转化为自觉追求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适度的引导和肯定是重要的。

在适合学生视知觉能力发展的时候传授合适的教学内容,才符合教学的规律。所以,透视法的传授安排在五年级之后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时的学生希望拓展自己的空间概念,开始留意物体的深度和维度。这时给予引导无疑是比较恰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