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意教学的理论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意教学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从手工、创意,概念考证入手,再来归纳两者所合成的“手工创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对手工创意的四大特征、三大基本原则、五大教学设计与三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阐述,以期能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这一内容的出现标志手工教学在我国学校美术教学中正式确立。手工创意讲究的是对作业的独特感受。可以说,一件手工创意作业,如果没有独特的想法或一个亮点的话,通常不会是一件好作品。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意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从手工、创意,概念考证入手,再来归纳两者所合成的“手工创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对手工创意的四大特征、三大基本原则、五大教学设计与三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阐述,以期能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一)手工创意的概念界定

在手工创意的概念界定中,笔者分别从工具书、典型专家对该词的解读,以及维基百科与相应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来加以探索,以尽可能探寻其深层的含义,来彰显其应有的属性。

1.手工

《新法编排汉语词典》中对此有三种解释,一是“靠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二是“用手操作”;三是“口语,即给予手工劳动的报酬”。[10]

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工艺(craft)就是“手工”“手工艺”,也就是指以实用或观赏为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材料、简单工具和手工技能制作产品的活动。[11]

施莱克尔(Schleicher)认为,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学校系统的发展程度及意识形态的和教育学的考虑,“手工”(handicraft)可以包括下列学习领域:农业保健教育、制图、艺术和手艺、家政、工艺、综合技术教育等。[12]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对手工的相关解释如下。

1979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将教学内容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部分,其中“工艺”由“图案”与“手工劳动”这两部分组成。这一内容的出现标志手工教学在我国学校美术教学中正式确立。当时手工劳动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约14%。[13]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从当时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来看,“手工劳动”中的“拼贴、泥工与纸工”所占的比例较大。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前,手工教学一直是工艺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国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到,“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进一步解释为,“实际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美术两部分组成”。[14]这些叙述都确立了手工教学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范畴

但2003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设计,指在正式制造某种物品前,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图样或模型的活动。工艺,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15],“设计·工艺”模块明确区分了两者的关系。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工艺”指的是“包括技术与艺术在内的整个技艺,其艺术上的含量占有很大的和主要的成分……又特别指以艺术手段进行的实用物品和观赏品的手工制作技艺活动”。[16]

由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高中阶段将这部分内容细分为设计与工艺。可见“设计·工艺”是在“设计·应用”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16]

2.创意

《辞海》中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创造新意或新的意境”;二是“开创性的想法、构思”。[17]

苏振明认为,“创意”是创造性的意念,也是一种改变人生事物价值的新观点。然而创意的第一阶段是大脑思维中对事物新价值的研发,是一种抽象的新观念,若不经由观念的验证与产品的实践,创意是无法被感知和分享的。[18]

3.手工创意

综上所述,手工创意是指学生在传统手工学习注重手的技能来制作作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作业的构思与想法,以此来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手工创意教学,则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手工教学。

(二)手工创意的基本特征

1.与众不同

这是针对创意作业带给观众的整体印象而言。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人们从作业整体感观上所获得的新视角、新理念。手工创意讲究的是对作业的独特感受。也正是这种独特感,使它在众多作业中别具一格,引人注意,激发人们对它产生进一步的好奇与欣赏。可以说,一件手工创意作业,如果没有独特的想法或一个亮点的话,通常不会是一件好作品。

2.造型美感强烈

手工作业的外观,是我们视觉感受的第一步。因此,决定外观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体现在手工创意作业中,也就是造型创意问题。如果学生对作业造型有独特的理解,并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形式美感,再把这种形式美感充分表现出来的话,那就有可能出现强烈的造型美感。优秀的创意作品,学生往往能在外观上对其进行巧妙的塑造,给人以惊艳之感。

3.制作巧妙

优秀的手工创意作品,其创意往往是其他同学没有想到或表现出来的,包括在作业的制作技巧方面。这既有学生模仿他人的技巧后自己进一步的反思、探索与更新,又有学生自身对制作技巧的独特发明。例如,在学生的制作中,笔者发现部分女生会把编织毛衣的技法应用在手工创意中,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追求意境

有创意的作品,在意境方面往往能给人以无限遐想。在人们欣赏优秀的创意作品时,意境可以让人感到无限的张力,并能快速激发观众的想象,使得人们在感知阶段生发对作品的丰富联想。当然作品在给他人带来难以忘怀的视觉愉悦的同时,又一次印刻在观众的心目中。最终作品能达到让观众深刻体会某种感受的程度,让人非常喜爱。

(三)手工创意的基本原则

1.创意原则

学生学习手工创意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自身的创意潜能,彰显自身的创意智慧,提高创造力。因此,在手工创意学习中,学生如何在作业的内容与制作技巧方面展开丰富想象,以期获得“有意味”的构思与想法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原则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

2.简单原则

此处的简单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意思。简单,一则体现在创意简单,通常是人们想不到的,但自己看了他人的作业后会“眼前一亮”或“恍然大悟”;二则是作业简单,主要指小巧精制,所占空间较小,不追求大手笔、大制作的“空洞”作业。追求简单,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时间与精力,倾力于对创意的追求,并使创意部分成为重点,从而弱化其他环节。

3.差异原则

创意一定要有差异。创意也是学生对同类材料追求差异的过程。特别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数量占总材料的主导时,学生应尽量补充其他材料,为自己与他人作业形成差异提供材料方面的支持。越是差异巨大的作业,通常越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学生在寻找差异性方面的难度也会越大。

如图4.2.1所示,学生所用的材料大致相同,也都以“荡秋千”为主题。左与中两件作业差异性较小。右图则是与它们差异较大的玩具车。显然,我们对小车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www.xing528.com)

图4.2.1 学生制作的荡秋千与玩具车作业

(四)手工创意的教学设计

1.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是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构思与想法的起点。对此,通常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就某一主题事先设计草图,这也能起到让学生尽量在进入课堂前做足各项准备的作用。当然,教师应事先介绍教学中的主要材料与创作主题,这样学生也能在课前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保证他们能在课前完成初次创意,同时也能为自己添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学生在课余完成草图,教师审阅后提出修改建议,以便该创意能在课堂中顺利实施。教师在指导中也要充分尊重与捕捉学生的点滴创意灵感,并使其具体化;对于那些缺乏创意的设计稿,则尽量给他们以启示,帮助他们寻找独特的想法与点子,直至完成。

让每一组学生都带着本组的设计稿进入教室,是这一环节的基础要求。

2.准备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拥有一定数量与种类的材料是学生实施手工创意的基本保证。

通常,材料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教师提供的材料主要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某一材料为主,来展开发散性思维,创作出与此相关的系列作业。首先,教师应积极向学校申请教学经费,购买必要的、全班同学都必备的主体材料,供学生完成主体构成;其次,教师应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地积累材料,为日后手工创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在教师无法提供丰富材料的情况下,只能由学生自己解决所需要的材料。通常学生依据设计稿所自带的材料也会相当丰富。这有助于他们创作出有创意的作业来。如图4.2.2所示,一组学生依据设计稿,自备了棉线作为琴弦,获得了很好的创意效果。

图4.2.2 学生制作的小提琴作业

3.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是教师对学生学会整体合理利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在学生拥有一定的材料之后,依据设计稿展开对材料的独特理解,开始分析每块材料的具体应用方式,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以此来确保每一块材料都能促进创意的表现。对于部分稀少而又重要的材料,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充分发挥其特性,尽量作为构成作品创意的重要部分。

4.制作作业

如果说学生的设计稿是创意初稿的话,那么制作过程中学生依据材料与当时的探索感悟及其他小组作业给他们的启示等综合因素,进入第二次创意的环节。因此,制作过程是决定创意作业最终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环节。如果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则更加有益于本组成员集思广益,不断提炼创意,不断丰满作业。

5.评述创意

及时对创意作业进行评述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下一次创意制作积累知识与技能。评述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是学生表达自己作业的创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独特想法;二是能及时获得同伴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得到反思的机会;三是能及时欣赏同学的作业,并反思其创意中的优劣。因此,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展开评述环节的教学。

在评述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有如下步骤。

首先,在多媒体展示作业时,要求各小组先讨论约3分钟,并将相应的评述要旨写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记录本上。

其次,在介绍作业时,要求该组推荐一位发言人在讲台上做介绍。一是说明本组作业的名称;二是简要回顾创意产生的灵感与过程,并畅谈反思,尽可能指出本作业接下来有待提高的地方;三是给作业打分,进行自评;四是请其他组同学对本组作业提出评述,促进本组成员进一步反思。

再次,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有作业的创意进行总结,记录自己认为较为优秀的创意作业及给自己的启示。图4.2.3为学生的评述过程。

图4.2.3 学生评述创意作业

(五)手工创意的教学策略

1.欣赏优秀作品

欣赏本身能给学生以启示,增加他们思维的广阔性——能更加全面而细致地思考问题,寻求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欣赏一些教科书以外的典型手工创意作品。此外,往往同龄人之间的作品具有认知水平起点接近、“最近发展区”相近的特点。优秀学生的作品似乎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2.探索老材料的新组合

如何打破日常材料的传统印象与固有结构,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是学生探索手工创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如何对这些司空见惯的材料进行关注,并通过材料间“有机”地组合来获得新的创意与新的效果,是值得学生探索的。如图4.2.4中的作业,是学生把吸管与废旧塑料包装经过简单处理与组合后创作而成的花朵。

图4.2.4 学生制作的塑料花朵作业

3.巧用各种材料的特性

如何利用各类材料的物理特性来“因材创意”,是我们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思路。如利用瓦楞纸来制作儿童拖鞋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学生把瓦楞纸有起伏的纹路作为鞋底的两面,用以增强鞋子与足底及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原本一双普通的纸工鞋子因为利用了瓦楞纸的特性,顿生新意,如图4.2.5所示。

图4.2.5 学生用瓦楞纸制作的纸工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