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性观与作业教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性观与作业教学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正确看待美术教科书中的学生作业1.质疑教科书中学生作业的真实性广大美术教师千万不能把教科书当作无法超越的范本来进行膜拜,而应努力去识读教科书编写与成型过程,包括课例中所印制的学生作业的真实性。尽管美术教科书在送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时,通常需要详尽列出学生作业的学生姓名、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但还是有一些作业的效果让笔者强烈怀疑这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学习该课就能达到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性观与作业教学

美术课堂中,教师必须努力设计真实、可信,而又直击教学目标的作业教学。

(一)明确美术课堂作业教学的重要功能

实际上,作业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对教学重点加以强化理解、巩固与应用,进一步巩固前一环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再通过师生间的评价等策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上述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并对他们提出下一步学习的建议;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等。为此,作业教学在整节课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重大的意义。

(二)建议针对三大类作业进行展示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问题,而不是只展示与表扬个别学生的优秀作业。这既符合美术新课程所倡导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19],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笔者一直建议教师在此环节应选用三大类典型作业来进行教学:首先,挑选正态分布中能代表大多数学生学习水平的典型作业,这通常是展示与评价环节中的重点类型;其次,选择存在严重问题,即视觉智能低下学生群体的个别典型作业;最后,才展示少数视觉智能超常学生的优秀代表性作业。因时间的限制,每一大类的典型作业最好不要超过两张,以便师生能较深入地进行讨论与评价。

笔者倡导的学生作业展示顺序正好与上述教师的做法相反,以尽可能揭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疑难与不足,并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有一个评价自己作业优劣的参照。至于美术教师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选出这三类典型的作业,则是其教学机智的体现,也是一位教师对该课例中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否深刻理解与领会的综合展现。

(三)正确看待美术教科书中的学生作业

1.质疑教科书中学生作业的真实性

广大美术教师千万不能把教科书当作无法超越的范本来进行膜拜,而应努力去识读教科书编写与成型过程,包括课例中所印制的学生作业的真实性。

首先,应质疑作业的真伪。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课例中印制的学生作业,绝大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部分作业可能是在单课时的十几分钟内完成的,也很有可能是社团课、兴趣小组等单元教学活动中的成果;但也有一部分是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作业;还有一部分则很可能是以教师自身的作品为主,再让学生添加几笔来充当学生的作业的;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个别“学生作业”很可能纯粹是教师作品替代的。尽管美术教科书在送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时,通常需要详尽列出学生作业的学生姓名、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但还是有一些作业的效果让笔者强烈怀疑这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学习该课就能达到的。(www.xing528.com)

然后,应质疑作业的时间。美术教师应估算学生完成教科书中该作业所需的时间。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业并非都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因此,我们通常不能要求自己学生的课堂作业也达到类似的效果。否则既让学生难以达到,又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我们要识读作业的耗时问题,从而更切合实际地设计学生的课堂作业量。

2.反思教科书中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在备课环节,我们不能轻视教科书中的学生作业范例,应该深入思考其有效性。毫无疑问,课例中编写一些同龄人的作业,有助于教师教学参考与学生学习。但问题是这些学生作业,到底能否充分展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本课后普遍所能达到的效果,或是否能暴露出较为普遍与典型的问题,以便给师生们借鉴与启示,真正起到上述提到的作业环节的评价功能?这是需要教师们思考的。

(四)借鉴其他学科作业教学的有益成分

实际上,美术学科中的作业通常犹如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数学学科中的综合题,是一个高难度的复合题。

如上一节相关内容所述,在语文学科的课堂练习中,教师不会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知识与技能后就能马上应用在写作中,并要求写出一篇好作文,以彰显他们完全掌握了字、词、句及相关语法等内容。在常见的课堂中,语文教师是通过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字、词、句的朗读与简单应用等方式来进行练习的,几乎不会出现要求他们写作文这类高难度作业。

类似地,数学教师通常是不会把课堂中刚刚讲授的公式,马上应用在一个综合性的题目中,要求学生来进行解答。

因此,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作业设计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求学生在十几分钟时间内进一步深入练习、巩固几个知识与技能要点,而不是贪全、贪广。

(五)设计让学生直击核心知识的课堂作业

美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业范围进行精心设计,特别要深入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高效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直接围绕本课核心知识来进行练习的问题。例如,教师应该事先在发给学生的作业媒介上帮助他们完成非本课练习要点的一些步骤,以此来尽可能缩小练习的范围,突出练习的核心环节或步骤,以便于他们直击靶心、深入体验。可见,教师作为“脚手架”帮助学生快速学习的辅助性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样,一般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